🔒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以前首页

阴谋论是非黑即白的最后一层遮羞布

2024年4月4日 11:00
作者 ONO

凌晨睡前,关注了一个有趣的新闻。

2023年12月,中国沿海地区夜间可以接收到一个不明中波电台信号,该台使用非标准频率1542kHz发射,播出内容为千周(1kHz正弦波)信号,夜间信号覆盖北至俄罗斯远东地区,南至东南亚广大区域,发射地点及运营主体不明。

2024年1月29日,官方证实1542kHz为“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广播发射部”所属发射台站发射,发射台位于南京市,具体参数不详。当天下午,1542kHz停止发射。

——《1542kHz 不明用途中波电台(持续更新)》Cahcn的自留地

这个神秘电台,先后播放过干扰电波、虚假广告、相声,直至最近,仍时不时出现,在单曲循环花小楼演唱的《奢香夫人》。

搜索我对电台仅有的知识——中波电台为了避免串台,各频道之间间隔9kHz,所以中波电台本身可以被9整除。但1542无法被9整除,所以这个电台或许是一个临时频率。但由于它的覆盖面过大,并不可能是某个私人的电台,而且江苏省广播电视台发射部也认领了这件事,所以这或许是一个国家行为。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神秘频率?显然,这个“为什么”就可以扯出一堆“可能性”。


在纳粹时期,纳粹德国开发了一款广播收音机,虽然宣传的是“让大众听得起广播”,但事实上,广播是那个时候非常有力的宣传工具。

希特勒的专政与所有它历史的前辈有一点根本性的不同。他的专政是用所有技术手段来完全控制它自己国家的第一专政。通过人民收音机及扩音器等技术设备,八千万人民被剥夺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使他们服从一个人的意志变得可能。

——军备和战争生产部长Berthold Konrad Hermann Albert Speer

同时期,大部分国家的广播采用中、长波进行传播,而英国因为有诸多海外殖民地,会使用短波调幅广播,比起中、长波,短波可以传播更远的距离,但由于在地面和大气层反射太多次,远端的接收信号也会出现失真。也就是说“英国会使用短波调幅广播”

而纳粹德国生产的“人民收音机”,缺乏短波,所以无法搜索到通过短波调幅的广播——表象来看,更像是“纳粹德国的收音机无法收听英国的广播”

好了,现在条件足够了——纳粹德国是独裁主义、纳粹德国生产的收音机、无法接受英国的广播调频——所以很多人得出了一个确切的、甚至是至今还在广泛误解的结论:纳粹德国生产了一个只能让民众收听钳制媒体的收音机。

这个结论是一个标准的“阴谋论”,犯了一个标准的逻辑错误——确认偏误,即挑选对自己有利的证据,而故意无视相冲突的证据。比如“人民收音机”本身是可以搜索到英国的中、长频频率,而那个时候英国的发射台数量较少,且频率是可以通过覆盖的方式进行干扰。这是那个战争年代,国家和国家之间常用的手段。

比如,英国在战争尤其是伦敦轰炸期间,英国会禁止英国民众收听德国广播,因为德国广播会夸大英国在战场的失利,恐让民心动乱。二战时期,纳粹德国周边国家也试图通过广播的方式,向德国民众揭露纳粹的行径,被发现后纳粹德国很快通过干扰频道的方式给覆盖。(后来还出现了“白玫瑰传单”的方式)

无视“纳粹德国可以搜到其他国家的频率”这个事实证据,仅仅把上述的条件结合,就造就了这个阴谋论。


此时此刻在中国大陆出现的“神秘频率”,也基本满足了“阴谋论”的构成要件——不可知、政府/国家行为、寓意不明的内容(药品销售广告,贩卖的是“钓鱼台国药集团”生产的“801生物治愈因子”,这个不存在的制药集团的名字非常“大”)。

这三个条件就构成了各种“阴谋论”——这是一个为战时准备的频率;这是一个正在测试某种功能的频率,比如接下来就会要求全国强制收听“洗脑内容”;这是一个与外星人沟通的频率……随着阴谋论越来越离谱,一些理中客的阴谋论就变得格外“符合逻辑”,十传百百传千就成了“事实”。

至于这个神秘频率到底是为了什么,一方面或许是官方所言是在测试,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从“干扰”的角度来理解,就容易解释通了。比如去寻找一下1542前后的9的倍数,确定是否有原本被干扰的信号。但是这样的解释,显然没有结论,不如阴谋论的一个直接结论:这是为战时准备的频率。这样就完全符合了神秘频率、功能和政府/国家行为。而这个结论是一种“对赌”,如果没有发生战争,提出阴谋论的人在此一时刻已经装够逼了,如果真的发生了战争,这个预言还有什么作用呢?

由此看来,阴谋论解释得更完整,能用一个简单的结论,去覆盖一个未知的认识,这个认知往往复杂、难以理解、甚至是脱离人们的认知范围。而阴谋论可以将认知拉到一个、就连坐在村口聊闲天的老头老太都能理解的范围:比如南昌的自然灾害是美国人的气象武器搞的。


这便是阴谋论的作用:

  • 让个人简单理解一个复杂的、脱离认知范围的事件;
  • 满足个人的好奇心和对真相的探究;
  • 降低对未知的恐惧,提供安全感;
  • 区别于他人,让个人感觉比其他人懂更多,从而满足自尊心;
  • 阴谋论是对权威和主流观点的挑战,从而满足个人的“特别感”;

    阴谋论显然不用为真相负责,甚至就算是真相已经大白天下,阴谋论者仍然可以用“循环论证”的方式让阴谋论继续——“你看吧,这个所谓的真相不过是为了掩盖一个更大的事实。”于是,人们被阴谋论者牵着鼻子从证实阴谋论,变成了去证实对方是不是真的在欲盖弥彰。

    如果我们把上面这个循环论证抽出逻辑骨架,就会发现问题:如果我们证实对方在欲盖弥彰,就证实阴谋论——也就是说,只要证明对方是错的,就能证明阴谋论是对。

    哈!发现问题了吧,这个中国式逻辑又出现了!通过收集有利证据,形成确认偏误后,就组合成了一个确切的阴谋论,但稍微动点脑子,就会发现那些与阴谋论相违背的证据——于是为了强化阴谋论,只需要证明这些证据是“伪证”即可。如此看来,阴谋论的基础本身是建立在非黑即白的,如果把所有证据都摊开,证据之间的矛盾很容易超出非黑即白的认知范围——所以,最容易被阴谋论吸引的人,事实上是……算了算了,再说就不礼貌了。


    一个女性在办公室升职加薪,于是阴谋论出现了——她肯定和领导睡了。有利的证据是:她经常出入领导的办公室、一般会呆上半个小时、领导经常带她去见客户(其实是去开房了吧)。

    她很有业务能力,为公司谈下了很多大单子——她肯定也睡了客户。

    老板的妻子也认识她,甚至两个人还是朋友——呵呵,这个狐狸精真有能力,还能骗过正房。

    其实她是老板妻子的妹妹——放屁,肯定是对外这么说,他们三个关系肯定不正常。

    “你说是就是吧。”

    onojyun

    不完美的受害者

    2024年1月18日 23:09
    作者 ONO

    ▽ 425|不完美的受害者

    前两天因为订酒店的事情,我们都陷入到了自我攻击的状态,觉得自己是不是真的给酒店提出了无理要求。

    事情大致是这样,因为妻子有万豪的大使会员,所以长期以来都是采用订“乞丐房”,由酒店为大使会员的资格升级套房。所以这次在上海举行TA竟然说,也是采用的这个逻辑,利用套房的客厅做活动。

    然而定这个酒店的时候,因为遇到了降价,所以我们取消了订单重新预定,相当于给酒店抄了个底。于是后面在升级套房的时候出现了乌龙——给了我们一个没有窗户、没有双卫的类似监狱的套房。

    于是,这种自我攻击便开始了——是不是因为我们做了抄底的事情,所以我们只能享受这样的“升级”。

    还好,一位朋友及时将我们从自我攻击的泥潭中给拽了出来——难道这个房型是给人住的?无论是不是花钱订房间,这个房间就是有“问题”。


    那我们从头来梳理这件事。

    我们用便宜的价格订到了酒店→契约已经签订→大使会员的规则可以由酒店升级套房→酒店升级套房→当给了我们一个“监狱”一样的套房。

    现在看来,结果是“不好的”,那么我们就得从上一层寻找“出错”的问题——显然往上面回溯的时候,每个流程都没有错,只能推到最开始的那个点。显然,我们是受害人,但同时又满足“不完美”。

    我虽然是法学出身,但是我没办法从事法律行业,是因为我会同情“施害人”,我认为他们并不是“绝对的犯罪者”,同样,我对“受害人”又觉得他们不可能“绝对完美”——我虽然不会对“受害人”进行有罪推论,但我并不认为受害人都是完美的。

    简中社交有一个美妙的“绝对评判标准”,就是受害人必须是完美的,这样才能体现出施害者的罪孽深重——比如当年的地铁事件,女教师和保安在地铁里拉扯拖拽,网络不允许讨论任何关于女教师的瑕疵,保安拖拽并在拖拽过程中脱掉了女教师的衣服,这个行为已经罪孽深重不用再重新思考女教师的行为问题。

    一旦接受自己作为受害者必须是“完美”的时候,就会出现自我攻击的情况——为了证明结论是罪孽深重的,那我们就必须要最完美无瑕。

    那我们换一个思路,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承认自己“够烂”,我们就咬死了对方的罪孽深重,是不是就刀枪不入了。

    不对,这怎么成了小红书的逻辑。罢了罢了。

    onojyun

    • 没有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