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以前首页

陈志龙——又一个属于弱者的高潮与信仰

2023年4月7日 13:19
作者 ONO

中科微信工作群的陈志龙怒怼公司领导的事情发酵有好几天了,不过特地没有和朋友聊起这件事,因为我也渐渐觉得不对。在400人的大群里面发生如此在「气头」上的对话,竟然还可以你一句我一句地进行,着实让人不得不怀疑这是不是按照剧本写好的流程。

果然,在昨天这件事情还是被捅了出来——这个所谓「英雄」陈志龙,可能杜撰出来的人物,而他在所谓的400人国企微信工作群里的那番言论,看上去也可能是伪造的微信聊天截图。但是无妨,他挡在众人面前,凭借一己之力对抗公司高层的行为,已经让他成为了职场热议的对象之一,甚至还有人将他的聊天记录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以此来羞讽和威吓自己公司的高管,告诉他们自己也不是「好惹的」。

我观察了一下,在我朋友圈转发此聊天记录的,有职业是教师的、也有一些真的就在清明节上班的「打工人」。当然,在他们意识到这件事情是子虚乌有的杜撰时,也都默默地删除了这条微博,且绝口不提。(我因此在询问对方如何看待这件事的过程中,还被一位微信好友拉黑)


当然,今天不是来讨论「陈志龙的这种杜撰行为是不是值得大家用在职场上」的,因为这是一个取舍问题。除非上层的行为已经非常严重,让底层职员怨声载道,否则底层很难形成统一的战线,更别说什么「集体上书离职」这种乌托邦式的颅内自慰用品。前两天我也刚好提到,柏拉图在《理想国》里提到过关于「稳定统治」的方法,即上层团结,底层分裂——我相信在国企,这样的事情更容易被实现。

我高中的时候,历史老师在课堂上聊起过学生运动。他先说的结论:学生运动不可能成功。我大致回顾了一下历史上所谓的学生运动,确实都是不欢而散。其本质是因为学生群体的诉求并不相同——他们原本所属的社会阶层就造就了他们的「不同」,抗议食堂饭菜难吃的学生,和每个月勤工俭学靠食堂便宜的饭菜过日子的学生,显然无法站在统一战线去抗议食堂。

在职场,之所以会出现不公的局面,就是因为「既得利益者」和「价值创造者」之间形成了不对等和不同属的情况,特别是在那些依托裙带关系运作起来的公司,「既得利益者」和「价值创造者」的身份分离和对立是非常常见的——如果单从这一点,「价值创造者」在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时会形成统一战线,确实很容易——但问题和学生运动的失败一样,这些人并没有形成完全统一的「需求」,要还车房贷款老老实实生儿育女的人,自然不会像那些单身的赤脚不怕穿鞋的人如此的「果断」,他们根本就不可能在那个「集体离职申请书」上签字。一旦出现了这种分裂,这些人形成的利益集团就会瞬间瓦解——当然,他们甚至没有形成利益集团。


利益集团分为两类:经济性利益集团和公益性利益集团。集体离职这种乌托邦式的对抗模式,明显不符合经济性利益团体的构成,因为这类利益集团出发点是成员的经济利益。同时,这个利益很难做到「再分配」,已经形成了共同对抗「敌人」的利益集团,那么争取来的利益,本身应该是平均分配的,如果内部再次出现了按照「等级」分配,这种内部平衡关系很快就会瓦解。

同样的,这是不是一种公益性利益集团呢?看上去,一开始这个所谓的「陈志龙」,出发点是因为他们长时间加班而未得到基本的利益保障。接着,他们讨论从单纯地对事变成了对人,是公司的高层形成的风气,导致公司底层的运作出现了严重的「不公平」。但在这段杜撰的聊天记录里,并没有看出有工会、员工代表的介入,所以他们讨论的「问题」还是围绕着那几个「总」的品质和职务能力问题。到头来,他也没有为他代表的利益集团争取任何事情,不过只是玩了一个嘴炮,说了让一群人拍手称快的漂亮话而已。


当人们开始质疑其真伪时,另一群人就会跳出来了——这个事情的真与假并不能说明中国社会加班风气的不存在。

漂亮!这个赛道换得虽迟但到!不过,我相信有人站出来指出陈志龙系伪造的时候,必然另一群人就会站出来讨论另一个话题:「抛开事实不谈,你难道一点问题也没有吗?」因为他们会觉得,这群人在讨论陈志龙是伪造的时候,同样否定了「加班事实」的不存在——很显然,这是两个「赛道」。陈志龙的伪造和加班现象的存在,不会因为对方被否定而出现被证伪的情况。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其实就是走回到了「学生运动必定失败的怪圈」之中。

一部分人认为不应该加班,而一部分人认为陈志龙就是职场英雄,还有一部分人跳出了事件本身去讨论陈志龙事件的逻辑性问题,还有一些敏感的则觉得你只要不跟我们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就是在反对我们——当这些需求混杂在一起,必然就会出现学生运动的结局——不了了之,甚至是内部瓦解——因为到头来大家在讨论的话题就不是一致的。


不过我们可以换一个思路——如果我们把陈志龙以及陈志龙可能伪造的聊天记录看成是一部「文学作品」,那这件事情就说得通了——他不过是通过艺术加工,创造了一种看似现实却又暗藏荒诞的现实讽刺主义,而后面人们对他的讨论更像是一种荒诞主义。

既然是文学作品,那就有其对应的精准受众——至于受众是谁,我在这里就不累述标题之内容了。

有人表示:就算最后发现是艺术创作,也是源于生活。

onojyun

  • 没有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