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以前首页

吵赢架的底层逻辑

2024年5月22日 22:05
作者 ONO

工作室因为项目核心在自己手上,所以裁员就变成了一种成本控制的根本途径,多一个人少一个人对“生产线”不会有任何影响。这段时间工作室也确实在经历裁员的事情,为此,我和妻子的助理也有些“焦虑”,她并不是担心自己被裁员,而是她觉得自己也应该去找份工作,把在我们这里的工作当作兼职。我记录了她的原话,而这句原话里有诸多值得玩味和思考的地方。

“我觉得你们给我这个工资,并不匹配我为你们做的事情,所以我觉得我应该去找份工作,我的能力肯定可以很快找到合适的,这样也能为你们节约成本。”

一层一层地来剥开这里面的逻辑:里面有好几个看似因果的关系。是因为要“节约成本”所以“想去找份工作”,再次,是因为“我做的事情不够你们给的工资”,所以“想去找份工作”。

如果用“主观”和“客观”来拆解这些因果,就会找到问题:“节约成本”是客观事实,是因为工作室要开源节流,所以正在裁员;“你们给的工资过高”也是客观的事实,因为这个行为的发出人不是她自己;所以这两个“客观条件”促成了一个“主观选择”——“我想去找份工作”。

显然,用一个“客观条件”导致了“主观选择”,这可以非常轻松地抛开主观选择的责任——她在这个时候选择离开公司并没有任何罪恶感。


举个例子,前段时间,我旁听了一对夫妻的对话,丈夫挂断一通面试电话后,丈夫以单休拒绝了对方的邀请。丈夫向妻子解释,自己不希望选择单休的工作。妻子则回应说:如果工资很好,找一份单休的工作也没事,我是觉得单休对身体的伤害太大了。我听得有些云里雾里,所以追问这位妻子:“你是希望你丈夫是找一份双休的工作吗?”

她并没有正面回答我,而是继续绕圈子:“我希望他找一份双休的工作,因为这样对他的健康和精力都好。”

“我希望他找一份双休工作”这是一个“主观请求”,而前提条件是“这样对他健康和精力都好”确实是一个“客观条件”,那这个时候如果丈夫觉得单休的工作自己身体吃得消,就从根本上推翻了这个“主观请求”。妻子希不希望丈夫找一份双休的工作呢?当然希望,我想问的问题就是如此——“我希望”是“主观请求”,对应地,它应该有一个“主观条件”作为前提。

比如,妻子不愿意丈夫找一份单休的工作,是因为她希望能和对方有更多周末享受二人世界的时间。

这个“我希望”就能说通,丈夫再想找一份单休的工作,就得考虑这个“原则”,为了两人的婚姻关系,他就要考虑自己是不是应该找一份双休工作。


回到我助理的那段话里,出问题的,就是她用“客观条件”来解释了自己的“主观选择”。所以我们当下告诉她,如果你觉得你没有做到你工资匹配的事情,那我们自然有增加工作量和难度的方法,如果做到了所谓的“公平”,那她还会主观选择换份工作吗?显然,逻辑bug出现了。

用一个“客观条件”推导“主观选择”看上去是一个很逻辑学的东西,但早就出现在我们生活里了。比如一些中国式家长,把自己的拮据原因解释为“妈妈这样做也是想把好的留给你,我都是为了你好”;“我不告诉你,还不是怕你不高兴”;“我不想跟你说下去了,你根本不理解我”——是不是开始翻白眼了?

“客观条件”看上去成立,但都是当事人主观臆断的——母亲认为对孩子好的事情,情侣认为对方一定会不高兴,以及话都不说清楚就觉得对方听不懂。反之,如果当事人否定了“主观条件”的真实性,比如孩子觉得母亲给的好不是自己想要,情侣一方觉得不告知才是不高兴的原因,以及对方决定彼此好好谈谈,就会出现刚才的逻辑bug。为了维持这个公式的神圣性,另一套系统就会启动:当事人否定“客观条件”的事实,恰恰就是落入了“客观条件”的自证圈套——母亲会叫嚷着孩子忤逆她,情侣会就杆爬说“你看吧你看吧,你这就开始不高兴了”,“好好谈,你不就是想要当爹说教我吗”。

现在知道以后要怎么吵架了吧,当发现对方用一个“客观条件”解释他的“主观选择”时,去找到那个“主观选择”背后的“主观条件”到底是什么。

方法论我刚才说啦,追问对方:你希望我做什么?把他拉回到他的主观赛道上。

image-5

onojyun

  • 没有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