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以前首页

全然社交

2024年1月6日 11:00
作者 ONO

▽ 395|全然社交

按道理来说,应该没有“全然社交”这个概念,因为它是我创造出来的词组。

手头上有个项目,叫“TA竟然说”,是为6至8个人制造一个可以“全然社交”的场域,在两天的交流中,我们只负责“全然关注”,然后用工具拆解具体问题,而参与者只负责“社交”。

之所以会说这是一场“全然社交”,因为所有参与者都提到,他们在现代社会再也没有参与过这样的社交场合。也是这个项目,才让我意识到,现代人的社交能力也被互联网时代碎片化,更别说每个人得到的他人关注和关注他人,全部都是碎片的、短暂的、甚至充满了不真实。

很早之前,我的日程管理系统里,把社交分成“无效社交”和“有效社交”,所为的“无效社交”就是和朋友吃个饭唱个歌什么的,而“有效社交”则更多需要有一个“总结”——我从这一次的社交中获取到了什么。

将社交分类,并不会提高社交的效率,反而会出现现代人很容易遭遇的课题——试图努力把工作和生活分开,结果最后两者不仅没有分开,还相互成了对方的阻挠和逃避借口。

社交分类更像是一种“最终解释权”,只要我觉得我跟你社交在浪费时间,我就有理由可以立马抽身离开。很显然,社交是否属于有效,这个标准在每个人心里就不一样——更何况这个标准在当事人这里也是模糊的,总不可能规定两个人谈论的话题要在三句之内解决一个问题吧?


观察过很多社交,包括TA竟然说的活动里,大部分人在社交里都会有不自知的“表演欲”。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一个人在讲述自己的故事时,看似安慰对方提供建议,事实上抢过了麦克风,开始讲起以自己作为主角的故事。

提问者:“我被一个渣男伤害过,我不知道怎么走出情伤。”

安慰者:“交给时间就好,我以前也被一个渣男伤害过,我是如何如何让自己走出来的。”

看上去,这是一个非常标准的安慰流程,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但你有没有想过,当对方在讲起自己的“故事”时,他们更多时候要的并不是安慰,而是所有人都关注着他的目光,无论对方投以怎样的情感,都是他汲取的能量。

很显然,网络时代,这样的关注和舞台被碎片化之后,为了抢夺麦克风,人们只能使出浑身解数来吸引他人的目光——但你也知道,你讲的故事真的有人在听吗?

大部分的无效社交,往往都跟“抢麦克风”有关,要么就是一个人紧紧地抓住麦克风,人家起的任何一个话题,他都有能力可以绕回到自己头上,开始讲自己的故事和见解。

在“全然社交”之中,我们自然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你关注别人,无论真诚都会被察觉出来,而当你成为主角的时候,你也会被回馈与你真诚或虚伪挂钩的关注。


当然,有人会反对,并不是每个人都希望被关注和有效社交——比如那些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宅男。问题在于,宅男对外发布他们的言论吗?哪怕是用过一个萝莉头像的账号,整天装可爱地加语助词在句尾,他们发表的言论一旦出现在公共平台,其目的就是被关注。

我常常会看见那些在博客自说自话,不停强调自己的博客是写给自己的,记录了一大堆的音影书的记录,也不过是找了一个平台给自己制造一个区隔现实的人设罢了——“写给自己的”跟“无效社交”一样,只不过是一个“最终解释权”。

这也是大部分现代人卡住的点——明明希望被关注,却对外宣称自己不在乎他人眼光;而到了真正需要被别人关注的时候,却发现关注已经被碎片化成了短视频的上滑手势——所以第一步,先对自己承认,你是希望被关注的。

很难吗?是很难。

onojyun

  • 没有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