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以前首页

你在讨厌什么?

2024年1月3日 11:00
作者 ONO

▽ 392|你在讨厌什么?

昨天在按摩的时候,非常深刻地反省了自己,我为什么会对一个人如此反感(下以A代指)。讨厌到什么地步,有A的群我都折叠不再查看;群里发红包,唯独A的红包我没有领过。因为还有一层不能撕破的关系,所以我不得不反省一下,我究竟是讨厌这个人,还是讨厌一种符号。

最可能接近的符号是之前写过的一个朋友圈,因为A没有边界感,所以这种入侵让人感到反感——这是符号。这里有一起历史事件:A才来重庆的时候,借宿小莲那里,由于没有空间感导致小莲的空间感崩溃,想要找到一个能够包容自己的空间,但那个时候我又非常恐惧被依赖,所以我的空间也被传递着破坏了,导致我跟小莲大吵过一架。这应该是最初的事件。

再后来,一行人去日本,A几乎每天都出现在视线范围内,于是这种空间感的入侵成了具象状态,比如A非要跟我争论一些稀碎的事情(因为我不认同对方)。几天下来,我近乎崩溃,那也是我第一次向小莲表达“我很不想”——我很不想跟A呆在一个空间里,我们甚至没办法聊到一起。

而这种入侵感是伴随着两个“符号”并行的——A身上有强烈的讨好型人格和女性特质,这也是我恐惧的,所以我或许真的是厌恶符号而不是人。

但是还有最后一“刀”,是生病那年,我创作过一部失败的剧本杀,因为住院想让工作室的伙伴帮忙修改。等到出院之后,由于一直没有进度,才从A的嘴里知道,是参与者在纠结“署名权”的问题。去年年初,工作室人员调整前,希望把所有事情都摊开聊清楚,我才从所有人嘴里得知,当初提起“署名权”的人其实就是A,这一刀真的是稳准狠。也是因为这件事情,我彻底不想再与A有任何交集。

我就卡在了这件事,我到底是厌恶符号还是人。“署名权”明显是一个借口,为了让我的颜面好看点,不能直接说我写的是垃圾,所以才用它作为借口。我讨厌这件事情本身,是不想承认自己的失败和无能。

最后剩下的就是符号,小时候被尿地盘的人排挤、在一群阿姨里看到那个左右讨好传闲话的嘴脸、说到关键时刻就用情绪崩溃作为武器的女性、毫无空间感仗着“我对你好”入侵别人生活甚至是家庭的人——刚好成了一个具象的集合。

如果我讨厌的是符号,就意味着“问题”出在我这里,而对人的讨厌包含了大部分对内的自我攻击。停下这一部分的内耗,至于这个人,就完全沦为符号,感觉我也挺过分了,那就保留一点道德部分——“我别添乱就好了”。


你在讨厌什么?先要弄清楚到底是具体的“人”,还是抽象的“符号”。讨厌具体的“人”往往很容易被识别,比如外貌、行为举止、或是某一段历史事件,导致你们之间产生了嫌隙。

但它又极其容易伪装成一些核心问题的表现——比如一个妻子,讨厌老公吃完饭后就躺在沙发上不管家务的样子。很有可能,这个她的童年,父亲也是一模一样的——所以她讨厌的并不是丈夫的懒惰,而是父亲这个符号,映射成了一个具体行为。

而讨厌抽象的“符号”要更难识别,它往往跟一个人的原生家庭、童年经历、重大事件造成的PTSD相关。除了刚才提到的妻子对父亲的反感,我从小因为经常被我妈带去参加各种阿姨的聚会,所以见多了那种一个悲情故事讲无数遍,把自己讲得自我感动圣洁发光的女性,所以这个童年经历就直接导致了我对女性特质的厌恶。

如何区分二者,有一个比较简单的做法,就是询问自己:自己讨厌的东西在记忆里有过类似的吗?如果有,这个类似的记忆就是一个线头,说不定可以从这里扯出一个巨大的乱麻,理出一个你对“符号”厌恶的始末。

不过最后也需要说一句,一个人有厌恶的人或符号并不是坏事,而且也没有必要强迫自己去为了喜欢一个人而改变本性,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厌恶,才拼凑了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你。

区分厌恶的是“人”还是“符号”,也有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避免你会陷入到对自我的攻击当中,把对一个人的厌恶贯彻到底,实际上是不愿意放开自己。

onojyun

  • 没有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