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位朋友给我吐槽,说他跟朋友聊起三年前的疫情,被对方用一句“你为什么还在消费疫情”给扣上了文革式的高帽子。他很纳闷,甚至自己都陷入了自我怀疑——自己真的是在“消费”疫情?
为此,我特地去看了眼“中国哭墙”——李文亮的最后一条微博。所幸它至今还没有被删除,至今还有很多人在留言——那这群人算不算也是在“消费”疫情?
我很不喜欢电子媒体,因为它随时可以被抹除甚至是篡改。比如现在分别在Google和百度搜索“我们是最后一代”,你会看到两个完全不同的结果页面——于是就有了一种新的检验标准:为什么我们自己的媒体没有说这件事,而都是外媒在说——这算不算是境外势力也在“消费”疫情?
陈冠中的《盛世》,后来在中国大陆成了禁书。里面提到了刚才的思考——只有纸媒是无法被篡改的,所以故事的主角得知一切真相也是因为一页报纸,否则所有人都会忘记那一刻。此时此刻,我们正在篡改媒体修改记忆。看过这本禁书的人,意识到,2009年出版的《盛世》被认为可以带来,有关新型冠状病毒危机的反思。这是2009年出版的小说——难道他也在提前“消费”疫情?
2022年整年,我都在坚持每日写作,也是三年疫情最几近疯狂的一年。在这些文章里难免会留下“消费痕迹”,要改变这些历史也很简单——抹杀掉这个博客很简单,但我的脑子谁能抹杀呢?
文字之于图片、影像的优势在于,它由想象力加工而成,疫情可以演变成任何存在,含沙射影的乐趣就在于你就算看到皇帝全裸着穿着新衣,也得配合对方的演出,但皇帝臃肥的身材、干瘪的生殖器都尽收眼底——谁都知道你在表达什么,但谁都不说明你想表达什么——这个时候你要证明别人在“消费”疫情,首先得证明自己为什么看懂了隐喻。
历史可以被篡改,但是意识还不能,至少《盛世》里那个简单的在自来水里投毒的模式,是他们最想做的也是最高效的封口方式,但他们做不到,那为什么我们不留住这些记忆,因为我们每个人才是真相的载体。
“如果诱导能做到这样就太厉害了,不可能的。是集体先忘掉了,政府才顺水推舟。”——陈冠中。
onoj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