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莫比乌斯

性与爱是可以分开的吗?

作者 ONO

跟博友聊起“开放式关系”与“忠诚度”的问题,加之3P事件还有后续,那这事儿就值得聊一聊了——性和爱是可以分开的吗?如果可以,那开放式关系和忠诚度的问题也都跟着解决了。

3P的后续事件,是朋友跟男友坐下来好好谈了谈。男友觉得他对两个人的关系还是有感情,所以愿意跟之前的炮友断掉。但好巧不巧,朋友在这段时间其实也单独约过炮(出于“等价报复”目的),于是他对内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负罪感。这段关系应该如何进行下去?

——Previously on 3P

这里需要强调一件事,不同性向的恋爱关系并没有本质区别。男性对于性的表达是直接和结果导向的,当两个男性在面对性时,容易发生大家口中的“乱搞”桥段。但这个行为并不能反向证明“正常性向的人”是“正常”的。之前在《嫖客最害怕的是妓女做了一桌饭菜》出现过非事实讨论,仅辱骂同性恋群体的评论,我没有审核通过是因为觉得这个证明逻辑很蠢。


“哎,人类的感情真是个麻烦的东西。”

爱是一个没有标准的事情,特别当你意识到它可以引发几乎所有“情绪”的时候,它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逻辑”。泛心理学里,认为人类的情绪可以归类为27种:钦佩、崇拜、欣赏、娱乐、焦虑、敬畏、尴尬、厌倦、冷静、困惑、渴望、厌恶、痛苦、着迷、嫉妒、兴奋、恐惧、痛恨、有趣、快乐、怀旧、浪漫、悲伤、满意、性欲、同情和满足。任何一种情绪只要搭配“爱”都可以创作出一篇场景小说。(于是我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奇怪的刻意写作目标)

但爱的产生又可以简单到只需要一面之缘的“一见钟情”。它从诞生到消亡,没有固定程式、又可以裹挟任何一种情绪催生出刺激大脑触突的各种激素。人类可以主动关闭这个通道吗?显然不能,就跟我们无法真正控制情绪一样,它会诞生和消亡就会有“熵”。爱和打喷嚏一样,都是藏不住的,它不仅仅关乎于“交配”,剥离原始属性后,现代社会对于爱有了更多的分支——哪怕是嫖客躺在妓女怀里哭诉也是短暂的爱,因为那一刻嫖客从妓女那里不仅获得了性满足,也获得了大量的情绪价值。

同样,性也在渐渐剥离原始属性,开始“越玩越花”(关于性欲的复杂程度请移步《性癖纵横观》)。

好,这个时候,我们将杂念清除,回到你尽可能想到的“远古时代”——无论是神话时代、盘古开天、草履虫、whatever,你觉得爱和性谁更早地出现在了“元概念”里?

原始社会,在城垣系统出现之前,繁衍是排在部落最高的议程的事情。就跟玩帝国时代一样,任何玩家都是在安排农夫伐木采集之后,就需要进入城镇中心生产村民。人口意味着部落拥有更多的“劳动力”去捕杀猎物、生育繁衍——这恰好就是男性和女性各种分担的工种。随着部落壮大,人口数量出现第一次瓶颈,一个人怀胎十月才能生下孩子,但是十个人凑在一起也没办法一个月生个孩子。于是,“劳动力”无法再单靠缓慢的自然生产作为支撑,资源短缺就会引发掠夺——性资源也成为关键资源之一,因为他们关系到可以带来更多的生育机会。就算那些被俘虏却无法归顺的男性被处以极刑,他们不过是染色体的携带者,换一个男性也可以在其他部落抓来的女性身体里制造新生命……

那个时候有“爱”这个概念吗?显然没有,性才是支撑部落运作最为关键的要素。抢来的媳妇被关在山洞作为性资源,其他的男性不听话就处以极刑——但是如果女性也不听话,是不是就意味着繁衍无法延续了?那个时候可没有法律这个概念,强奸不过是繁衍手段的一种。但是如果女性还是不从呢?于是那个时候人类意识到了人类社会第一个“爱”的概念,并且还利用了它——他们用杀死女人养育的孩子作为威胁,迫使女性归顺新的部落,获得庇荫得以养育自己的孩子。

跟所有动物一样,这个“爱”或许是人类世界上最早地被定义和利用的——由催产素造成的爱。


“性就像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一样。”

“现在,我们宣布,有一个新规定,要求人们只能跟一个人吃饭,只能喝他递给你的水。”——婚姻法。

我们先来聊聊只允许跟一个人吃饭喝水的情况——社交单配偶制。即在动物界指伴侣一同生活,在如栖息环境、食物等基本生活资源运用上互相扶持(关系不涉合两者有否发展性行为或繁殖配偶),在人类能比喻为单配偶婚姻关系;

动物界可以常见很多终身一夫一妻制的动物,例如黑颈天鹅、繁殖季节的帝王企鹅、安康鱼等。但是很可惜,动物实施一夫一妻制并不是因为“爱”,而是因为“父本照顾”、“资源分配”和“社会结构”三要素的共同作用。

  • 父本照顾:繁殖后,雄性动物对后代同样拥有保护、养育、教育等行为;
  • 资源分配:个体无法获取全部生命所需资源,需要通过与配偶合作的方式更高效地获取;
  • 社会结构:某种动物社会结构或行为,导致动物拥有单配偶的习性;

人类之所以通过宗教或法律也开始实施单配偶制,也是因为人类社会进入到了符合上述三者情况的文明社会——社会大分工让资源不再难以获取,通过劳动力换取资源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底层逻辑。为了避免资源不平衡引发的“原始战争”,用法律承认一夫一妻制,是为了避免出现寡头主义的资源倾斜状态。至于父本照顾——再说吧,现代社会有太多家庭都是丧夫式教育……

两个人不可能平白无故地进入婚姻,至少得有一个参照物——于是,“爱”就成了一个被普遍公认的标准——但是至于什么样的爱是可以步入婚姻的,事实上还是没有标准;同时,进入婚姻又同时涵盖了“繁衍后代”的模块,这是原始的关乎于性的模块,所以“爱”和“性”就这样通过一个现代文明的规则给结合在了一起。

因为“爱”没有标准,但是“性”却拥有参照——你跟我发生性关系、你在面对我时可以快速兴奋勃起、你背叛我跟别人发生性关系、你在面对我的时候渐渐失去了兴趣每次都用“我有点累”作为借口……

“性”拥有参照物,用它来解释“爱”这个无标准的行为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所以才会出现,你出轨了,你不爱我;你对我不再有性趣,你也是不爱我了。爱和性就是在这一刻变成了一个整体,相互成为标准,以证明一个根本没有标准的事情在自己心里的预期。


“这个世界上对爱绝对忠诚的人啊,多半是脑子有病。”

性趋于原始性,而更高形式的爱是一个文明进化的产物。但是他们又都因为人类的大脑而被赋予了“概念”。

性和爱由大脑的不同区域主导,但也会有相互重叠的情况。一般来讲:

除了刚才讲到的因为催产素产生的,母亲对孩子、饲主对宠物的爱以外,越是玄幻的、关乎于“浪漫”和“激烈”的“爱”,往往和伏隔核有关,它关系到爱带来的“幸福感”,当多巴胺通过触突时,会在伏隔核将爱与“奖赏”、“成瘾”联系起来;另外,海马体也会参与“爱”的构建,通过记忆和学习,让人们在回忆中不断地分泌多巴胺;虽然说“爱是盲目”,但是前额叶皮质也会参与“爱”,特别是当两个人的感情趋于稳定,面对重大抉择、或是其中一人情绪失控需要被安慰时,前额叶皮质可以很好地提供理性支持;另一些是在带来“恋爱酸臭味”的区域,例如尾状核,会在恋爱初期高度活跃,通过亲密行为、秀恩爱的方式满足大量的奖赏机制。

主导“性”的大脑区域会有所不用,一般来讲会和下丘脑相关,这是直接作用于性欲的处理系统;而处理情绪的杏仁核会以影响情绪的方式刺激大脑,进入到兴奋状态。这个例子就是在《性癖纵横观》里常常提到的黑丝作为一种性癖时,是通过模拟场景后带来的情绪刺激,进而造成性欲大爆发;还有一个区域,让性跟“满足”这件事直接挂钩,那就是以前也提到过的腹侧被盖区

当腹侧被盖区活跃的时候,单一的性行为或是性对象,并无法满足大量的奖赏激励信号。也就是说,这个区域在努力地寻找更多刺激方式,来获得奖赏机制。简单来讲,一个人的忠诚度跟这个区域直接挂钩,除非这里受损,单一的性行为和性对象就已经可以带来大量的多巴胺以满足奖赏机制,否则人类是不可能被轻易满足的——性本身就是一件食髓知味的事情。

如果“性忠诚”作为“爱”的检验标准,显然“腹侧被盖区”要和“前额叶皮质”打一架才行。所以我见过一些极端案例,比如不允许自己男朋友看黄片打飞机,她们觉得这就是一种性背叛——拜托!我每次看到穿越剧女主穿越回古代,要求男主一辈子只能爱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我也是一样的态度。

我很难说自己到底支持哪一边,但相对肉体出轨,我确实更难接受精神出轨——毕竟参与爱的大脑结构里还包括了“前额叶皮质”,这个区域至少来说还是理性的,如果真的要选择精神出轨大概也是经过了非常理性的考虑,才会觉得“我需要从另一个人身上获得爱”。“性”是很难让前额叶皮质介入,除非是因为前额叶皮质被爽到之后,出现了颅内高潮,从而引发了性欲。


“我宁愿你一辈子都骗我,也不要告诉我你精神出轨了。”

这是我在录制一档男女感情观节目的时候,从一个“渣男”嘴里说出的话。我们很惊讶这句如此纯情的话可以从一个生活不检点的人嘴里说出来。

如果我们把“爱”与“性”拆分来看,就很好理解了。他将“爱”理性化后,就会发现前额叶皮质和腹侧被盖区在“爱”这个课题下的极致矛盾感——他无法限制对方对于性的渴望,但精神必须是理性地认同跟自己在一起并且想要生活下去,否则基础是不存在的——除非他们只是炮友关系。

反过来,从炮友关系变成情侣关系,就是出现了一个先后顺序的逻辑bug,性关系带来的和谐感要远超过爱,因为性是即时性、可视化、存在特定标准的(爽到没有)。误将性关系视为“感情基础”,就会跳过前额叶皮质的理性思考,当冷静下来之后,这条“从炮友发展成情侣”的通路就会成为心结——他会不会跟其他炮友也会一炮钟情,那我是不是要限制他跟炮友的来往?

用性作为爱的交换、甚至是惩罚,是很多情侣关系最终都会走向的奇怪诅咒——就是因为他们一开始,是用性作为了爱的基础,所以这个基础就反向成为了证明爱是否还存在的关键——你表现好,我就跟你上床,不是因为我想跟你发生性关系,而是因为你得证明你爱我。

操,这跟训狗一样!

如果按照这样推论,那“性忠诚”岂不是就成了伪命题,因为每个人的腹侧被盖区在没有受损的情况下,都有可能做出出轨的行为,那是否意味着“爱”也荡然无存。

回到我刚才提出的思考——如果“爱”是经过了前额叶皮质的深思熟虑,而作出了精神出轨的决定,那是否意味着忠诚度也随之归零?“性”显然是一个难以受控的家伙,主导性的大脑没有哪一个趋于跟“理智”有关,否者不会出现扫楼、拥挤地铁里射人家短裙上这些超脱理智的行为。所以我们必须得承认“性”是很难被约束的,过分压抑的性欲,虽然不会全是出轨,但也会转化成攻击性、男性能力衰弱的代偿(比如钓鱼)等等。

当我们交由理性判断时,会进入到跟打完飞机之后一样的“贤者时间”,冲动会被压抑,重新思考我“该不该”的问题。当这套系统也被突破的时候,才真的覆水难收——精神出轨比肉体出轨可怕多了啊!


“你可以乱搞,但是你得通知我一声。”

我很难向“保守”的人解释开放式关系。因为当性和爱没有被拆开理解的时候,性作为爱的标准之一,就需要“忠诚”这个显性的形态作为依据。

我接触过很多保持开放关系的夫妻、同性情侣,他们都非常强调“告知义务”。但是告知和接受又是两回事,所以单单履行告知义务并不是开放关系的关键因素——更关键是他们已经将“性”与“爱”作出了分离,所以能够接受对方跟其他人保持性关系、甚至是恋爱关系。他们并不是追求持续地忠诚,而是当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是享受当下的状态。

我跟妻子也聊过这件事,我们支持开放关系,并且需要有告知义务。但是至少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没有“实施权利”,我有认真分析过这件事——难道是因为我们铺陈公开地聊过之后,这件事情变成了“暴露”状态,所以没有了“偷”的刺激感?

首先,我们之间没有约束条款,特别是对性忠诚的约束条款;其次,我们之间达成了“爱”的定义,我们认为两个人生活在一起、努力创造更多的有趣经历、成为彼此的情感支撑、将两人的亲密关系从“我和你”变成“我们”,所以实时同步情绪、想法也是关键的事情;另外,我们接受性忠诚是不存在的,特别是在腹侧被盖区没有受损的情况下,且我们现在不希望通过损害对方大脑结构以获得忠诚度——因此,我们通过了“爱和性是分离的”这个议案——以上,都是前额叶皮质的功劳,我们在理性地分析这件事,并且达成协商。

“性”不受控,我们便在“爱”这个课题上理性思考,因此我也同时选择了暂时不“出轨”的决定,因为我要通过理性决议这件事,否则我无法说服自己。

显然,性忠诚不再是“伪命题”,而变成了“选择题”——我不是在用这个条件去约束对方,而是因为我理性对待感情之后,(暂时)选择了性忠诚。但是这股性能量不会平白无故地消散——所以我进而转化成了写作、阅读、思考、说教、甚至是毒嘴别人、见不同的人拆解他们……通过满足理性前脑而获得生理满足。

以上的前提,是需要在理性平等的状态下,两个人去探讨“爱”和“性”这两个议题,最终确定双方是否能够将“爱和性做到分离”——否则,后面一切基础还是会建立在一个没有标准的事情之上,性成了唯一可以证明爱存在的标准。

写了这么多,终于可以洗白我没有在宣扬“开放式关系”了吧……


另,很多人说到一夫一妻制,都会举例古希腊时期,说如此古代的文明就在用如此“先进”的东西,说明一夫一妻制是“正确的”。提醒大家一下,古希腊时期是非常流行“美少年”的,这些名义上一夫一妻制的达官显贵甚至是平民百姓,在一天结束后,会去大澡堂跟不同的美少年发生性关系哦~

onojyun

✇莫比乌斯

粘黏记忆的胶水

作者 ONO

说实话,有点后悔开始#羞耻心计划 ,因为我在仔细阅读记事本的时候,的确回忆起了太多学生时代的丢脸事——之所以觉得丢脸,是因为现在看起来,那个时候经历的所谓“低谷”,都过于矫情。但是因为有记录,所以这些“矫情”再重新剖析起来,又特别有趣。

我再看了一遍记事本,它更像是一个“博客”的雏形。有站点标题、有简介、有不同的创作内容、甚至还有本子被传阅时朋友留下的评论。里面记录的人或事,有人来有人去,才有了记录的乐趣。也就是说,记事本的功能不仅仅是记录,当然也希望被人看见、被人见证、希望有人与我发生连接。


在这些记录之中,难免会有情窦初开时期,关于感情的记录。删删减减、遮遮掩掩,一代新人换旧人。纸质记事本之于电子博客最大的区别,在于无法完全删除。所以一段恋爱关系结束之后,记事本里的人和事就需要“删除”。博客可以做到不留痕迹,记事本就必须要纯物理的手段——涂黑、撕毁、用胶水粘黏覆盖。

于是,整个记事本里有许多被“封印”的页码,一上来我就决定考古这些内容,让羞耻达到一个小高潮。就像日剧的第一集加量播出一样,要在一开始就把整部剧的情绪和节奏推至高点。这个“考古”的过程也像极了日剧的结构——谜团→揭开→引发新的谜团→揭开→引发新的谜团→再也无法揭开,主角被卷入故事之中。

起初,我还能回忆起来这些“已删除”里记录的都是谁,直到我发现封面和扉页之间有一层被紧紧地粘黏着,我试过各种方法破坏它,都没办法顺利撕开,结果一用力,它被彻底撕烂,里面密密麻麻的字也因为受潮完全识别不了——这反而加剧了我的兴趣——我到底在这一页留下过什么,而我又为什么要封锁得这么严实。


一般来说,博客最核心的展示窗口并不是首页,而是“关于这里”,因为这里凝聚了作者个性和创作初衷——就算你没有认真看过对方的博客,但是如果你仔细看过“关于这里”,就能分析出这个作者在追求什么,保证你不会暴露你其实根本不关心对方在说什么,但是又能评论到别人心坎儿里(当然这是后话了)。记事本的封面和扉页之间这一页,就像是“关于这里”,这里一般会记录励志格言、或是对自己的期望、甚至还有和(当时)最重要之人的互动。

我会封锁得这么严实,大概是第三个原因——因为有故人在这里留言过,分手之后为了“仪式感”当然得把这些东西都“删除”得干干净净。这不是一段愉快的分手,所以要对得起这场分手的仪式感,一定是趋于“毁灭”的方式——但是为什么我不直接撕毁呢?

先回到此时的时空,举一个常见的例子:有些人分手之后,并没有把前任的联系方式彻底删除,甚至有的时候还要去翻看对方的朋友圈,或者是精心发布一个希望对方能看见的朋友圈。那为什么不直接把对方从自己的生活完全删除呢?我问过很多人,得到最多的回答都很虚假——“无所谓,我对她已经无所谓了,做朋友也行。”所以我会逼问,那如果对方发了一个和现任约会的照片,你会如何?他们都拒绝回答这个问题,但脑子已经在开始寻找自己要发一个怎样的朋友圈来进行“等价报复”。极少会有诚实的人,他们会明确告诉我“我只要看到我比他过得好,我就很开心”。

看吧,其实目的都是如此,只是大部分人都不愿意面对真实的自己。


在记事本里记录过一句话:

爱和恨同属,它们彼此共生,所以爱的反义是冷漠。

有点矫情,但也确实很有道理。是因为还有爱,所以恨才有了对标的对象。如果真的当这个目标也不存在的时候,很也荡然无存。

所以为什么不删?因为前任还有前任该有的作用——留着日后打一炮、或是看到他过得不好我就开心多了。

回到记事本的时空,那一页被粘黏起来,而没有彻底撕毁,正是因为我觉得它还有必要在那里提醒自己,原来我付出过真正的感情,以至于它还可以刻骨铭心地成为一个具象化的粘黏。但随着时间推移,它无法再被揭开,而当时那些所谓的刻骨铭心也完全被遗忘。

在扉页,写着一句话,是模仿泰戈尔的诗:

你喜欢、你热爱,花儿努力地开。
你讨厌,你憎恨,花儿努力地开。

从喜欢到冷漠,记忆被粘黏,日子停不下来,花儿努力地开。那些在感情里还死守着总有一天会报复回去的人,是不是也就活在了最初的那一刻,再也看不见花落花开。


会不会多年之后,因为羞耻创作的文字也会变得羞耻起来?有趣的是,在某一页被封起来的夹层里,竟然有一封被撕得粉碎的书信,它竟然是以“可被拼接”的方式呈现,足矣说明它即表达了浓烈的情绪,且又希望被记住和重提——下一次来看看这封信的内容。

onojyun

✇莫比乌斯

程序式恋爱

作者 ONO

▽ 393|程序式恋爱

这是一个真实的恋爱程序。

男的每周四都会给异地恋的女友点一杯冰美式,如果那一周女友拒绝,男的那周周末就会假借出差,不打算和女友见面。

原因很简单,如果女友拒绝冰美式,有可能是她来例假。

这很像是一个渣男会做的事情,但它确实又是某种意义上可以提高“恋爱效率”的程序——所以今天要聊的话题并没有偏袒恋爱中的任何一方,仅仅只是聊一些“高效”的程序。

当然,也有女友对男友设定的“程序”。女友出差离开前,会故意拿出自己的化妆品摆在梳妆台上,然后拍一张它们的照片。回家之后对比照片确定是否有人用过自己的化妆品——并不是因为男友会用,而是一旦男友带人回家过夜,男友会为了伪装自己“单身”,会把这些东西藏起来。

当然,男友也不会那么容易上当,他会解释说自己做过清洁,但女友在离开前也故意在化妆品的瓶子缝隙中留下了粉底液;男友又继续说自己用过保养品,然后女友随便拿起一瓶问他是什么功能。

肯定有人会说,这样窒息的感情,不如分手算了——但人家就是分不了,因为有了这套程序的感情要“高效”太多,而且大概也只有这个男的愿意接受被女友安排这样的程序吧。

“程序”最简单的逻辑就是触发条件、得到结果。例如“你如果在抖音上刷擦边舞蹈的女主播视频,你就是不爱我”,“你如果手机里还保留着前男友的联系方式,你就是还想跟他有机会”。很少会有人去讨论前半段的为什么,而是用后者的结论去解释了前者的行为。

但男的为什么要刷女主播的擦边舞蹈的、女的为什么要留下前男友的联系方式——难道真的是不忠诚——一个人类真要做到绝对忠诚,那是大脑的腹侧被盖区受损了,俗称“脑子有病”。

一旦上升到人类的生理构造,道德就会覆盖科学成为最有利的解释权——“他跟我在一起了,难道忠诚不是应该的吗?”但问题在于,哪一条法律说过人类必须要忠诚?

“程序式恋爱”从头至尾在剥夺一件最重要的事情——人们的选择权,而是用IF拟定了所有的规则。而核心问题就在这里,忠诚是一种选择,而不是义务——是一个人希望和你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而选择了对内的忠诚,而不是用这个忠诚的标准去规定对方的行为。

当然,诚如最开始所说,“程序式恋爱”的好处是“高效”,特别是在处理争吵的时候,只要触发了“如果所以”的结构,有些架都不用吵起来就可以为对方定罪,然后就分出了对与错。

但本质上来说,这套系统根本解决不了忠诚的问题,除非你给对方的腹侧被盖区来一闷棍,当然,得相信会不会犯下故意伤害乃至故意杀人的罪。

没关系,到时候还可以用道德覆盖法律嘛!

onojyun

✇莫比乌斯

亲密关系里的致命回应

作者 ONO

“回应”是人际关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流程。比如约好的三点谈事情,结果到三天一拖再拖,且没有任何的情况解释,这件事是犯我大忌的。所以,我在面对自己迟到的时候,会非常有负罪感——为此,我的时间安排几乎都是设定了“意外区间”,以应对时间安排上的突发情况。

相反,我对他人的迟到的容许度也不是太高。当然,越是亲密关系里,还是会为对方保留“兜底条款”,比如只要解释清楚为何迟到那就不会再作为“旧账”给重新翻出来。面对陌生人的迟到,我虽然也会听理由,但也不会深究。因为这个时候,我为对方设定的关系从“亲密关系的构建”转移到了“实际目的的达成”,比如对方是我的客户,如果对方一再迟到,那我跟对方建立的关系只可能是“合作关系”,不会再深入到付出情感成本的关系之中。

在这里面,最可怕的就是那些“迟到但没有任何回应”的人。我既不知道对方因何迟到,也不会想要再和对方进入更深的关系之中——不过我最近发现了一种比“不回应”更恶心人的“回应”方式,我决定试着拆解一番。


我在Telegram的频道上讲过一个来工作室“哭诉”的男孩子,他因为失恋来工作室找我们谈心——因为他是一个从来没有过空窗期的“妇女之友”,结果在与7年即将谈婚论嫁的女友分手后,又找了一个比自己小十几岁的女友,结果被对方玩得团团转。

因为他太“老实”,对于这个女孩子而言“毫无挑战性”。女孩子宁愿选择跟一个有家室有孩子的中年男人保持婚外情的关系,也不愿意跟这个“老实人”继续在一起谈恋爱。

总之,这是一个人渣自有人渣惩罚的标准剧情。我们花了一周的时间修复这个“老实人”的内心,试着以解构的方式,向他解释了女人觉得他毫无挑战性、以及他对对方的好只不过是一种父权思维。他最大的问题不是在于“不坏”,而是在于他除了感情就没有任何属于自己的主心骨,所以当他没有感情存续的时候,整个人是迷茫的——就算他口口声声说自己很忙,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但是通过拆解就会发现,他所谓的努力都是在为感情服务——比如,改变自己的形象。

换句话说,他除了感情也实在找不到可以让自己获取“存在感”的方式了。


好了,既然是“标准剧情”,那故事的发展也是得以预见的。

“老实人”和前女友“复合”——当然,仅仅是被当成工具打了一炮而已,连复合的一字半句都没人提。这件事让当时参与“安慰”的当事人都觉得“恶心”,当然不仅仅是对这标准下三滥剧情的恶心,而是对于“回应”的恶心。

这件事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反思的机会——到底什么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放下助人情结”?

我过去很容易被卷入他人的感情关系之中,充当双方的调解员。经历多了,就会发现,所谓的劝分不劝和才是最有效的,因为当事人一定得“反着来”。因为“分”与“和”本身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的建议如果偏向某一个结局,当事人就很容易从这种相对的概念中,不停加深另一个结局才是“对”的概念。

我越是强调“分手”的好处,对方就会觉得“复合”说不定才是更好的结局。特别是当“分手”这个概念从文本上就是一个负面的词,虽然它并不意味着最坏的结果。但因为有了负面之意,也会成为对方认为“复合”才是好的“依据”。


一个心智完整的成年人,对于自己的行为往往需要满足“自洽”、“他洽”和“续洽”中的至少一个标准。所谓“自洽”,简而言之就是说服自己;“他洽”及说服他人;而“续洽”是对自己的承诺进行履行的结果。

满足两者也是存在的。满足“自洽”和“他洽”的行为,其行为既符合自己的意愿,又能把对方说得团团转,但在履行承诺方面却毫无可信——比如把女人骗得团团转的花花公子;满足“自洽”和“续洽”的行为,看上去很固执,甚至不会对别人解释自己的所作所为,但这样的人会有非常坚定的目标性——比如蓬头垢面的艺术家;而满足“他洽”和“续洽”的行为,是一种标准的契约关系,为他人提供服务并且保证服务质量——至于他自己内心有没有完成“自洽”就不太好说了——比如便利店里那些形成了条件反射的“欢迎光临”。

只有真正满足三个条件,这个行为才是“合理”的。至少当事人自己不会因为迎合别人感到痛苦,对方也理解他的所作所为,以及他们彼此都履行了契约关系。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为什么在很多婚姻关系里,一方出轨/家暴,另一方会选择原谅——因为他们在“自洽”里面说服了自己,对方不过是一时犯错。而对方在努力用“他洽”去哄骗对方,说自己以后再也不敢了。而两个人最终会意识到,在“续洽”的环节,出轨和家暴的人还会再犯——所以婚姻关系里的这两件事只有零次和无数次。


回到“老实人”的故事,他的“回应”之所以让劝告过他的人都感到恶心甚至是愤怒,正是因为他的行为完全没有符合“续洽”的部分。同时,他在和前女友发生关系且没有复合之后,他虽然对自己产生了强烈的负罪感,但他在用一种狡猾的“自洽”的手段把这种负罪感分配出去——他开始找人诉苦,承认自己的错误、保证自己下次再也不会等等。

还剩下一个“他洽”的条件——很显然,他完全没有满足,因为他的行为说服不了劝告过他的人。哪怕是他低声下气地诉苦和承认错误——这就和出轨、家暴里跪在地上痛哭流涕的人一样,他们不过是想在当下极力地“他洽”别人,以满足自己的“自洽”——我都道歉了,你也不会对我再怎样。

拆解一圈,我终于意识到问题的关键所在——这个“老实人”自始至终只有“自洽”的部分,他作为一个成年人,没有履行劝告人的“续洽”部分,同时又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他洽”,无法给别人一个荒唐行为的合理解释。也就是说,他不仅没有给出一个“回应”,甚至还当面撕毁了契约。

当然,有人会说“这是他自己的事情,外人掺和什么”。不过是因为当人们和他打算建立起“亲密关系”的时候,其他人都在努力满足“三洽原则”,而他却始终保持“自洽”的方式做事,这对“亲密关系”本身是毁灭性打击,同时还浪费了之前所有的构建成本——这就是让参与者都感到恶心和愤怒的根本原因。


不过,关于这个“老实人”的故事,还有特别多值得拆解的内容,比如剧本结构、人物原型等等。得看看剧情进行到哪一步再来深入拆解。换句话说,这大概也是他所谓的“存在感”吧!

onojyun

✇莫比乌斯

恋爱预备测试

作者 ONO

▽ 383|恋爱预备测试

1、如果女友沉默不语,不肯吃饭,你作为男友应该说什么:

A、你怎么了?
B、对不起。
C、你怎么又开始了?
D、你不舒服吗?

2、如果女友质问你:「你知道错了吗?」但事实你并没有做错任何事,你作为男友应该说什么?

A、你怎么了?
B、对不起。
C、你怎么又开始了?
D、你不舒服吗?

3、如果女友质问你:「你错哪儿了?」但事实你并没有做错任何事,你作为男友应该说什么?

A、我怎么知道?
B、我哪儿都错了。
C、你说我错哪儿了?
D、难道你就没错吗?

4、如果女友质问你:「你错哪儿了你不知道吗?」但事实你并没有做错任何事,你作为男友应该说什么?

A、我怎么知道?
B、我哪儿都错了。
C、你说我错哪儿了?
D、难道你就没错吗?

正确答案:BBBB

只答对两题的朋友,你们将得到2B徽章,别灰心,你可以通过训练成为适合恋爱的人。

如果都做对了,恭喜你,你获得了两个2B徽章,别忘记送对方一枚哦!因为你们是适合恋爱的!

如果你是女性,恭喜你,你获得了两个2B徽章,姐妹你要自己留好它们哦,这是你值得的哦!因为你是值得被爱的!

onojyun

  • 没有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