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苔原带

二O二一: 三星以上的个人书单

作者 Jedi.XL
  1. The Great Mental Models Volume 2 ⭐⭐⭐ : 对书里提到的思维模型都有一些了解,但作者的举例实在太有意思了。非常期待这个系列的第三部。这个世界上有非常多的思维模型,有些可以良好的拟合现实,有些只是错误的幻觉。选择模型不应该按照个人喜好,而是对应场景看菜下饭。
  2. 星尘 ⭐⭐⭐ : 为了喜欢的女孩,男孩独自去幻境里寻找一颗星星,却又在途中爱上了星星。尼尔盖曼写了一个可以轻易能够打动成年人的童话。如果你要给女生推荐科幻/魔幻入门读物,这本书真是非常适合。故事后期进度稍微加速过快,另外在阅读中我却反复想起《权利的游戏》里 Jaime Lannister 的那句台词: “The things I do for love”。
  3. 莱博维茨的赞歌 ⭐⭐⭐⭐ : 一杯特浓的废土咖啡,让读者通过莱博维茨修道院参与到末世之后的三个历史阶段。剧情结构十分精妙,层层迭进最后又回归原点。特别喜欢书里第一个故事,仿佛挨了作者正中眉心的一箭。
  4. 环形物语 ⭐⭐⭐ : 和《电幻国度》一样,大量的留白依然可以让你在每次翻阅时都读出新的信息。迷人的废墟宛如陈酿, 让读者摇摇晃晃踏入零零碎碎的旧时光。
  5. 走出唯一真理观 ⭐⭐⭐ ⭐ : 陈嘉映老师的笔触平实,读起来非常舒服。感触比较深的几点:1.陈嘉映觉得人的智能和机器的智能主要区别为:人的智能基于「对话」,机器的智能基于「计算」。机器的智能不能取代人类的智能,但的确是可以改造人类的智能。2.如果你是在和别人讲道理,那别人就有不同意的权利。 3. 不是先有善才去理解,而善本身就包含去理解的努力。但事情从来不止于理解,该斗争只好斗争。 4. 生产艺术未必「高雅」,而欣赏艺术「高雅」。5.「从头思考」,那你的研究是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
  6. 实时放逐 ⭐⭐⭐ : 一开始读就放不下来的科幻小说,巨大的时间跨度下,玛塔被放逐后的七十年显得更为漫长。有意思的是,和《光明王》一样,小说里的高科技者都变成了类神的存在,但却因为终极目标不得不受制于低科技者。玛塔最后的日志没法复原的安排十分巧妙,但推理的部分有点力度不够。不过比起故事本身,玛塔和陆的故事更为打动我。「依然活着,却还没有道别的人」,这个章节名好美。
  7. 日本之镜:日本文化中的英雄与恶人 ⭐⭐⭐ : 没有仅仅停留在刻板印象,而是对各种表象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溯源。各个章节的切入点也非常棒,里面提到的很多的风俗或者文化的成因,其实不光是对日本,对理解其他亚洲国家的群体特点也有帮助。
  8. 行为社会科学基本问题 ⭐⭐⭐ : 与其说是书,更像是汪丁丁教授旁征博引下的一篇超长文献综述。我比较感兴趣的是他对「涌现 」和「集体无意识 」的理解。诚然如他所言,这本书看一遍肯定是不够的,根据线索顺藤摸瓜,按需所取,可以找到很多好东西。
  9. 热夜之梦 ⭐⭐⭐ : 马丁老爷子讲故事果然厉害,居然可以把吸血鬼题材放入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密西西比河上的蒸汽轮船的甲板上。感觉得到马丁想让吸血鬼的设定更加科学,但一些处理上还是有点薄弱。
  10. 七杀简史 ⭐⭐⭐⭐ :这本书居然可以在国内出版,真是太不容易了。怎么说,这是一本你在公共场合阅读会有点不好意思的书。如果你感觉自己的情况和处境糟糕透了,那么我强烈的推荐你看看本书,品味一下雷鬼味的苦难。
  11. 恶棍列传 ⭐⭐⭐⭐ :看完感觉是过完了很多荒唐的人生,特别喜欢「心狠手辣的解放者莫雷尔」 和「玫瑰角的汉子」这两个故事。
  12. 呼吸 ⭐⭐⭐ : 姜峯楠的短篇科幻小说集,其中的《软件体的生命周期》之前已经看过英文原版,最喜欢的故事还是同名的《呼吸》短篇,跳出了碳基生命的模式重新对熵进行了阐述。「我们靠增加宇宙的无序度为生。正因为宇宙诞生在一个高度有序的状态,我们才能够存在。」
  13. The Bed of Procrustes ⭐⭐⭐⭐ :普罗克拉斯提斯之床,如果睡在上面的客人太高被砍去一截,如果身材矮小又会被强行拉长。我们的心智和认知也不断在世界中被强迫拉伸或斩断。这本书充满了很多耐人寻味的俏皮话,比如:“蠢人口中的浪费时间通常是一个好的投资”;“当她对你说:不可原谅。的时候,她已经原谅了你。” 睡觉前看个一两页,非常愉悦。
  14. 星之继承者 ⭐⭐⭐⭐ :这是我读过最为悬念十足科幻小说,只需要读完开头,你就放不下来了。
  15. The Psychology of Money ⭐⭐⭐⭐ :对普通人比较有用的理财投资书籍,看完之后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 mindset 来处理日常的消费和投资。让我收益比较大的几个认知是:1.如何去理解别人那些看视荒谬的行为(不同的信息和经历导致不同的金钱观)。2. 如果你在用对你很重要的东西冒险,那么你的冒险没有意义。3. 不同的人玩不同的游戏,跟着别人玩得想想别人的游戏是不是你的游戏。4. 设定长期目标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目标有没有变化的可能。
  16. 城堡 ⭐⭐⭐⭐ :在读卡夫卡的城堡的过程中,我脑海里常常闪现村上《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和 胡波的电影 《大象席地而坐》的那些片段。或许我正好在被各种杂事困扰的时候阅读《城堡》,我很轻易的就被卡夫卡拉进了他打造的乏力梦境,他表达的隐喻可以轻松套入我周遭的现实。
  17. Too Soon Old, Too Late Smart ⭐⭐⭐⭐⭐ :很佩服作者在经历了相当大的苦难后还能写出这本书:他是心理医生,大儿子自杀,小儿子绝症去世。他用一生的体会给出了很多建议,很多建议帮助我更好的处理我和我小孩之间的种种问题,比如“父母可以尝试教导,但自己的生活才是真正能向孩子传达的信息。孩子们对虚伪有敏锐的嗅觉。” ; “一瞬间改变生活的,几乎都是坏事情。几乎所有创造幸福快乐的过程,都需要很长时间:学习新技能、改变旧行为、建立良好关系、抚养孩子。这就是为什么耐心和决心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美德。”
  18. 观看之道 ⭐⭐⭐⭐ :久闻大名,反复被各个大佬们提起的书。在还没读完的时候我就是知道,这本书肯定要来来回回读个好几遍了。阅读的时候我常常感叹:“啊,好像有道理。” 对女性景观化,消费主义和影象的探讨真是太棒了。
  19. 弃猫 ⭐⭐⭐ : 村上的新书,有点短,很快可以看完。 非常喜欢这句「这是我的童年与猫有关的另一个清晰的回忆。它给还年幼的我留下一个深刻的教训:“下来比上去难得多。”说得更笼统些就是——结果可以轻而易举地吞噬起因,让起因失去原本的力量。这有时可能杀死一只猫,有时也可能杀死一个人。」
  20. 第一人称单数⭐⭐⭐⭐ :偶然才发现村上春树又出新书了,急匆匆买回来读,最喜欢第一个故事。 那些再也不会见面的人,恐怕也难以想象他们的哪一个切片被刻在了我的记忆中,并持续的扰动着我的未来。
  21. 青楼集 ⭐⭐⭐ :寥寥几笔,就是一生。
  22. 小径分岔花园⭐⭐⭐⭐⭐ :好棒啊,很难得这种短篇集里的每一个故事我都很喜欢。「我预料人们越来越屈从于穷凶极恶的事情;要不了多久世界上全是清一色的武夫和强盗了;我要奉劝他们的是:做穷凶极恶的事情的人应当假想那件事情已经完成,应当把将来当成过去那样无法挽回。我就是那样做的,我把自己当成已经死去的人,冷眼观看那一天,也许是最后一天的逝去和夜晚的降临。」
  23. 越读者⭐⭐⭐ :作者将饮食和阅读做了很好的类比,给出的建议非常细致。「 精彩的非小说,是以三十个字,来归纳数十万字故事的道理。 精彩的小说,是以数十万字的故事,来讲三十个字的道理──甚至,不讲什么道理。」
  24. Lessons in Stoicism ⭐⭐⭐:斯多噶主义的入门读物,大概。除了讲道理,作者还把道理来源的故事讲得很精彩。「First, an involuntary first movement, which is a natural physiological reaction out of our control; second, a judgment in response to the experience, which is within our control; third, an emotion that, once created, is out of our control. Once the emotion is there, there is nothing we can do but wait for it to subside.」
✇苔原带

随机暗流与个体复演

作者 Jedi.XL

小时候我常听到长辈们谈论学习历史的重要性,那就是历史会重演。但在成长中观察发现,历史对于他们更像是谈资,在闲聊中通过「我知道你不知道的」或者「你知道的是错的」来建立自身优越感。

而他们所谓的重演,无非是一些表征上相似的事件。历史吸引他们的,往往也只是讲述者口中那些不知有无的密腥。

世界复杂又混沌,发生的事情是大量随机因素下产生的特定显现。概率上来说,历史几乎不存在重演。即便是表征相似的历史事件,在个体的生命中也很难有机会重复体验。

我理解的历史更像某种意义上的动力学:让自己可以猜测「我在时间线中身处何处」,以及想象「随机暗流」可能会把世界带往何方。但也仅仅限于猜测和想象,与断言和预测毫不相关。

和世界史类似,那些关于勇气、热情、欣喜、美好和坚持的个人史,就像个体与世界摩擦产生的花火,只在当事人的海马体留下残影。别说重演,多年后,甚至在记忆里也难寻踪迹。

真正在个体生命中重复上演的,大概是做错之后一错再错; 麻烦之后紧接麻烦; 放纵之后保持放纵; 懦弱之后甘愿懦弱; 背叛之后习惯背叛; 伤害之后重复伤害; 焦虑之后更加焦虑; 失望之后又再度失望。

✇失眠海峡

当一个小镇青年

作者 hi@imalan.cn (熊猫小A)

我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待在县城的家里这么久。出生于藏区小镇,长于县城,在四川第二大的城市读高中,在首都念大学。我一直在迁徙,所处的环境越发广阔,所见所闻在变多。然而滑稽的是在此特别的、临近毕业的紧要关头,似乎有意安排似的,我被困在这个小镇。

关于居家隔离、远程办公已经有很多论述。李如一在《一天世界》播客第七十九期里说:

……有的人甚至为此(居家隔离办公)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我当时一听觉得,哇,那如果这样的话,像我们这样的人不就是病入膏肓了吗?

李如一口中的「我们这样的人」指的是基本不用到固定办公场所坐班的人。某些职业天生具有远程特性,比如记者、作家、独立开发者等等,这些人已经很适应透过屏幕办公了。但是也正如李如一所说,可能不适应 social distancing 才是正常的,而他那样的人才应该看医生。

若不是这次疫情,我可能没意识到自己几乎丧失了和家人在同一屋檐下朝夕相处的能力。春节期间我的预测是至多需要在家里住到三月,然后返校。三月 —— 大概就是我和家人互相看不惯的临界点。现在快八月了,我敲下这行字时还坐在家里的餐桌前,听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

我和家人几乎已经过了互相讨厌的阶段,进入井水不犯河水的生活模式。我一度纳闷世界上怎么会有到中年还跟父母住在一起的人?我是绝对受不了的。现在明白,也许我才应该看医生。

身处小镇与身处都市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呢?也许就是人与人的关系:小镇就是中国,而一群人就是小镇。


这半年来体重跌了不少。母亲总在我耳边说,你看吧,这样的生活适合你,瘦下来健康。但我最清楚体重跌下来的原因。

体重下跌,来自于不健康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生活状态。当我在家办公,我没有必要与任何人打交道,结果便是我不与任何人打交道。而在小镇,拒绝与人打交道是行不通的,只面对自己时,负面情绪就开始蔓延。

一个重要的人对我说:我觉得你没有很爱自己。后来我明白了,如果我在乎自己觉得重要的人,那我要爱自己,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维护健康的关系,否则一切都是只存在于脑海里的烟花。

六月份搞砸了一些事,自己也受了一点不大不小的打击。好在有朋友不离不弃,先是陪我长谈,大骂了我一顿;接着教给我上面这个道理。我逐渐缓过来之后,带着愧疚决定成为更好的人。

每天六点半准时起床,出门晨跑;晚上在瑜伽垫上做一些力量训练;咖啡、糖都减少摄取;晚上尽量在午夜前睡觉。效果很明显。这些天县城雨季,早上经常下雨,跑步也无从进行。有时蒙头一睡再醒就是九点,我会有点惶恐,感觉自己浪费了一个上午。晨跑确实改变了一些东西。


关于自我认识,我曾经与好几个朋友聊过,但似乎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类似困扰。仅当理想、见识、能力三者不匹配时,这种苦恼才尤为严重。我在 Twitter 上说:

...不过我最近的感受是,相比起整天把正义、理想、社会秩序挂在嘴边的人,喜欢吃、关注自身、关注身边事物的人宜人度显著更高。

但我从不避讳「理想」这个词。大家羞于谈起自己的远大理想和细腻情绪,只顾着说一些不上不下的废话。这是一种逃避,因为你对自己的期望就是你的理想。不去思考理想,那就活得不明不白。只是不可否认:认识自己往往伴随着失望和痛苦。

去年双十一趁打折买了各色的 DNA 测试,收到报告上赫然写着:「创造力一般」,我大失所望。这样从天而降的定论我可以不服,但某些蛛丝马迹却不得不服。

在小镇生活的这大半年,我逐渐心安:挂在嘴上的、心心念念的远方,它终究只是远方;眼前可感知的,是楼下面馆,是菜市场喧嚣,是步行街的熙攘。我终究是一个俗不可耐的小镇青年。

  • 没有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