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idealclover

应急储备包制作经验分享:打造个人应急“救生圈”

作者 idealclover
AI摘要:作者分享了个人应急储备包的搭建经验,强调了在面对不确定性时,准备一个全面而便携的应急包的重要性。包内物品分为数据工具、医疗药品、求生工具和食物储备等几类,旨在保障基本生命安全和关键资料的保存。同时,作者还提供了一些额外的安全建议和资源参考。

Powered by AISummary and MoonShot KimiChat.

最近实在是太鸽了 XD 实在忍不了了,决定还是写点东西

无广,仅个人经验分享,如果能帮到你最好~

(咱这小菜鸡也接不到广的 XD 笑死)

似乎最近几年,世界越来越不安分。无论是改变了每个人生活的疫情,愈发频繁的各种自然灾害(暴雨/地震/台风 etc.),还是愈发紧张的国际局势和政治环境,总能让人时常感到不安。

从另一个角度讲,如果让我们把目光放到一生的几十年尺度,或许“注定”会遇到些“历史级”的意外。

现代生活很便利,但往往又是脆弱的。一场暴雨可能就阻断了外卖;一次停水;一次停电断网可能就难以与外界取得联系;可能随便的一些风吹草动,超市中的菜与食物就售罄了。

我并非意于渲染什么焦虑情绪,但我本身是一个有些长远,且多少恋旧的人。除了这些,我还希望能留住很多回忆。家中很多老照片、老资料都毁于 98 年的那场洪水。也正是这份未雨绸缪,催生了我后面的思考与行动。

如果面对意外的变故,我要做什么?想了想,核心目的便无外乎:

  • 保命:保障各种情况下的基本生命安全
  • 保资料:有余力外,备份与携带好关键资料

可以说,这个储备应当成为在眼花缭乱的、以金钱为主的市面保险方案外的,能让自己“饿不死”的,物质与精神层面的终极保险。

应急储备包搭建思路

基于目的的进一步思考是:这应当是一个怎样的应急储备? 抛砖引玉,我认为这份储备的目标是:全面但便携、同时维护成本与存在感尽可能低。

全面:随着不稳定性加剧,我们看到,新疆沙漠也有可能发洪水,南方也会雪灾,上海的“台风结界”也会失效。因此无关与在哪里,这份储备都需要覆盖到基本的灾害类型,且根据地域重点防范更可能的灾害;

便携:很多灾害发生时,我们可能需要进行临时的撤离动作(洪水、地震、疫情转移等等)这就需要这个储备本身足够便携,且能覆盖基础的生活需求。另一方面,为了避免被家人与看到的朋友看到过于大量的储备而担忧精神状态 😂 也很有必要控制储备本身的体积与重量,最多控制在每人一包;

存在感低:既然作为终极保险,那就不应当被随意动用。这意味着里面所有的物品保质期与替换周期应当尽可能长,并且能保持高可用性。哪怕几个月甚至一年没有得到维护,大部分工具都应当保持可用状态(例如说像方便面、压缩饼干这种,哪怕不小心过期了,应急情况下也不是完全不能吃);同时一旦用到应急存储内的物品,就需要及时归位或补充;

在这些基础要求上,额外建议考虑分级&模块化,即更大可能被使用的物品放在更易获取的位置,从而不需要动不动翻箱倒柜。具体来说,我讲应急存储包的物品分为了以下几类:数据&便携工具 > 医疗&药品 > 求生工具 > 食物储备,后续会具体分享。

总之,最终就我个人而言,最终得到的是这样一个 10kg 的,在个人负重范围内的应急储备包,若你仍对此感兴趣,下面我将详细分享包中的各种设计供你参考。

个人灾备包分享

再次说明下,仅自用物品分享,无广,也没厂商找我投广(叹气

在包体本身的选择上,我用的是出众者家的快拆医疗包,一方面本身作为防水登山包,比较好背;另外这种快拆包也能比较方便地展开整个包体和分门别类地东西。

顶层:数据&便携工具

在包的最上面,最易拿取的部分,我放的是自己的数据移动硬盘,以及多功能读卡器、刀及照明/充电/收音一体机。

首先说数据:放在最上面的原因是他最需要定期维护。我会把这块移动硬盘每 3 个月插在自己的 NAS 上并执行自动备份任务。再加上我的手机、电脑等的照片、关键资料都与 NAS 自动同步(感兴趣的话,这是另一个话题了),这也就保证了这里的冷备份制作既简单(即插即备)又很新(往往仅查季度或半年)。

至于移动硬盘主要使用的是闪迪的三防 SSD,主要看重了颜值、轻便以及 IP65 的防水。毕竟放在包的最上面,可能会淋水浸水。

然后说说多功能读卡器:其实是流浪地球 2 的数字生命卡周边,不过确实做工不错,也覆盖了常见的接口,包括 SD 和 micro SD。现在我从相机中导点照片,有时也得临时出借它,所以比较常用。更何况卡上还印了俺的名字。可惜了,早知道众筹的时候多买一个做备份好了 QAQ

然后是多功能刀:这可能是整个包中最复杂的工具,所以对于它有额外两点建议:

  • 备份说明书:多功能刀往往都有数量繁杂的十几种甚至二三十种功能,为了避免关键时刻找不到功能,因此包中需要同时放入说明书,且进行拍照备份留存放入硬盘和手机中;
  • 多买一把:同样是为了熟悉使用方式,建议一次购买同型号的两把,一把在包中,另一把日常使用。这样一是避免日常拿出来后忘记归位,二也能在日常使用中熟悉其操作——反正,我是把我的刀基本摸透了 XD

最后是照明/充电/收音一体机:来回比对后相中了这款,本身可作为充电宝、应急照明灯、收音机使用,同时还能通过手摇或太阳能进行发电,在家中几次停电时都充当了应急照明的角色,另外对于地震等一般自然灾害,也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如果你并不想搭建特别完善的储备,至少上面几样,我认为是最关键的应急物品。

上层:药品&急救品

然后上层部分放的主要是药品和急救品了,这里主要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医疗场景。

但这里要注意的是,极其建议这里的药品与日常储备分开,不要混用:首先混用会导致某些药品关键时刻缺货与错位,其次二者定位不同,应急储备中的药品优先服务于常见病,因此以常用药为主。

这里我分为了一个消毒包、一个急救包。

消毒包中主要应对日常消毒需求,包含驱蚊喷雾、免洗洗手液、酒精喷雾、净水片、消毒湿巾、柔巾、退热贴、热宝宝和口罩。主要用来应对消毒环境差的场合以及抗疫等特殊需求。

急救包则主要应对内外常见伤,包括各类酒精棉球棉签、体温计、各式纱布手套、创可贴、包扎曲别针、胶带剪刀,以及应对常见感冒、发烧、胃病的通用药,另外也带了一张常见问题的急救指南。这种急救包内容比较琐碎,网上倒是有套餐,不过可能需要仔细甄别一下厂家与做工。

以及额外带了包姨妈巾,用来应对特殊紧急情况的包扎以及急行等特殊情况,另外还可以用于女性同行者的应急需求。

中层:生存装备

比急救场景更难出现的是类荒野求生场景,因此我将相关用品放在了中层,用来应对一些大规模灾害导致不得不荒野求生的情形。

内容也相对比较简单,我主要加入了工兵铲、防水鞋套、保暖毯、应急哨&指南针、劳保手套、荧光衣、水袋等应对冷/热、白天/夜晚场景的求救与求生物品。

以及由于家住楼房,也特殊准备了速降绳以及学习了下相关绑法,希望永远用不到 hh

这部分整体发生概率较低,也就随便准备了下,可以按需参考。

下层:应急食品

最下层放了一些应急食品。

为什么放在最下层呢?首先这些食品特意选用了保质期较长的,这意味着我可以以年为单位进行更新,不必频繁调动;另外也是避免哪天饿了直接翻出来吃掉 XD

当然,为了避免馋嘴,我也刻意选择了平常就不太会去吃的食物。最终主要放了一些高能量压缩饼干、几包方便面、高能量密度坚果、脱水蔬菜(补充微量元素)以及少部分的水(临时应急用,大量需求靠净水片)。

此外还在包中放了 5 号/7 号电池和各类数据线、转换器,毕竟机器能源也是能源,是吧(笑)

其他的一些推荐

总之,这就是我的个人应急储备包的思路。

在这之外需要做的还有几点:

  • 防范火灾:熟悉公共消防设施的位置、使用方式(尤其对于老楼与宿舍等场景),如果可以的话最好自备一小罐灭火器放在合适的位置进行应急,毕竟公共设施关键时未必 100%可靠;
  • 做好监控:如果有条件,可以购置可联网的烟雾报警器、水浸卫士、燃气卫士、温度计等监控,在家中无人时若发生意外情况可第一时间得知并处置;
  • 熟悉疏散路线:在自己的位置重点观察地上疏散点与地下安置点的位置并熟悉路线。其中地上疏散点一般是公园、广场等露天空地,一般也有相关指示牌,用来应对地震等灾害;地下安置点则一般为地下车库、商场、地铁等,用来应对轰炸甚至核爆应急情况;

另外在自己制作这份储备包时,也参考了很多额外资料,在此一并分享: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也希望我们的应急储备都不会被实际使用。

啊 终于更新了 太不容易了

后面会更新一下近况(或许吧)

✇idealclover

2021-2023年终总结:跃入人海,潮起潮落

作者 idealclover
AI摘要:作者回顾了自己三年来的生活与工作,从职场新人成长为有经验的员工,面对挑战和不确定性,学会了在复杂环境中做出选择。生活中,作者经历了搬家、旅行、恋爱等变化,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节奏。在工作之余,作者也参与了一些个人项目,如维护南哪课表、开发新APP等,尽管有些项目未能完成,但作者对未来充满期待。文章最后,作者以电影《流浪地球2》的感悟和对未来的积极态度作为结尾,鼓励自己和读者勇敢面对生活的起伏。

Powered by AISummary and MoonShot KimiChat.

🤔 嘛,确实很久没更新近况了 🤪

在后台评论以及邮件中,总能收到来自朋友们的关心(以及对年终总结的催更 XD),不过每每提笔时却又百感交集,一时竟不知该如何总结。前前后后新建过十来个文档,但最终都未能成文。直到 24 年的现在,一晃已经三年了,也算可以阶段性地给自己和世界一些交代了,就终于落笔再写一点东西。

序:“让我们跃入人海”

海洋会回答江湖

江湖会回答河流

河流会回答浪潮

一起跃入人海

做一朵奔涌的浪花

我逐渐与自己和解了。自从步入职场,自己便似乎逐渐失去了往日的激情与分享欲,博客也跟着沉寂。

跳出这座塔,走出这扇门,所谓按部就班的旧时光也就随着远去了,那条关于成绩、考试、实习和就业的固定路径也不再存在。眼前面临的是更为复杂和个性化的抉择与挑战:选择哪个领域、何时跳槽、如何晋升和加薪。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的解答都独一无二,而每种选择也都充满了太多不确定性。

成为优秀学生似乎有着明确的道路,而成为幸福的社会人则没有统一的公式。分享这些个人经历和感悟,我并不知道是否真的能带来共鸣,或者仅仅是徒增他人的烦恼。在这样的迷茫中,沉默或许是为了保护自己,也或许是因为,自己也确实没有答案。

更何况,工作后的分享还要考虑各种条条框框。那些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并不适合进行公开的分享,生活中所遭遇的私事与变故也不再适合在公共场合讨论。于是每每提笔,纵然有千万言语,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但总之,请各位朋友放心,我目前的生活还不错,无论是生活上、工作中,抑或个人项目里,虽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创举,但总归也算是能稍稍安稳地立足。

但这也不过是漫漫人生路上的一个小小驿站,我不知道之后会面对什么困难和挑战,但似乎一路走来,这世界也不像自己踏出第一步时曾想象的那么可怕。

就让我们,这样跃入人海吧。

工作:“千山踏遍,愿你柔软”

上山岗 上山岗 轻轻唱 轻轻唱

唱时光 唱时光 唱悲伤 唱悲伤

不孤单 不孤单 就像流水绕青山

千山踏遍 愿你柔软

工作嘛,想说的很多,但又不知道从哪里说起。

在广告平台写了三年半需求,从新人写成了老人。见证了周边无数人的加入与离开,也见证了同事、前辈与后辈的成长与沉浮。

  • 第一年,在懵懵懂懂中踉跄成长,从对这个行业、这份工作一无所知,到渐渐摸清了轮廓;
  • 第二年,在突如其来的紧张项目中渐渐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在执行的同时有了自己的思考与判断,慢慢地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
  • 第三年则渐渐体会到了“责任”的重量,在自己的工作之外,也能为组织与团队,尽到一份“分外之力”,与大家一起变得更好;
  • 现在的自己则置身于一个更大更重的项目中,与复杂共舞。希望未来项目能一路顺利,开花结果。

似乎说起来如此云淡风轻,可回看这些时光,其中有喜悦,更多的却是艰难、彷徨与焦虑。尤其是在这个直面工作细节的阶段,当遭遇这些琐事与鸡毛蒜皮时,有过无数颓丧的瞬间,但幸好有关心我的朋友、老板、同事、家人,也幸好我自己没有放弃。

有什么可以分享的呢?回头看,或许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建立持续工作与成长的机制。

从学生到工作人的转变,对大部分来说是不会那么轻松的(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天生就更擅长社会环境的话,或许也不能在象牙塔中爬得如此之高吧)

如果抽象一点来类比,我会认为,过去是一个从单目标(或几个目标)的简单线性优化问题,重点是“爬天梯”,而现在则是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关键则是“取舍”与“决策”。

而这切换过程中的关键,就是时间与经历,就是熬。时机到了,经历的事情多了,火候也就成了,但关键是不要半途放弃与退缩。

说来有趣,第一年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不因为个人能力被辞退”——或许听起来有点低了,但我觉得恰如其分。不必太着急,也不用太焦虑,去感受工作是什么样子就可以。

就好像过隧道一样,相信前方有光明,并且努力地向前走。

「相信自己是可以胜任工作的」

工作在我看来,更像是一场 cosplay。职场并不需要自己的个性与个人情感,只需要一个在其位的“角色”而已——这个位置上的角色需要果断,那我们就去变得果决;需要承压,我们就背起这份职责。

不需要内耗,也不必害怕,就当是扮演,去演好那个岗位上的角色。慢慢就会发现,也不过如此。说白了,我们的存在只不过是“给这个岗位的这台电脑配个人”罢了。

而另一方面,则需要在工作外能有自己情绪的“稳定剂”——可以是游戏、项目、琴棋书画等等,最好是可以稳定地获得正面反馈、并让自己从工作中抽身而出的爱好。这样才能让我们不被工作影响了情绪,不因为一时的瑕疵与不顺而过分在意纠结。

正所谓“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若能做到如此境界,无论工作中如何风云变幻,至少自己的状态是稳定的。

我很庆幸,自己能有一些稳定维护的项目及持续的爱好,这是我能克服工作低谷与沮丧的关键。风与浪是必然的,这需要我们做好准备。

「发现自己的工作是有价值的」

对,是“发现”。

岗位并不是天生有意义的。尤其当协作的人变多、链条变长时,我们在其中的作用便越发模糊,于是工作的意义便更需要靠自己去找到。它可以是一次成功被采纳的建议,一项自己参与的成功项目、一个正确而有价值的决策等等,但终究需要靠我们自己去发现。

只有发现了价值,才能更有工作的动力。最终我们就会发现,这项工作“也不过如此”,慢慢地有了自己处理问题的方法、视角甚至体系,逐渐能得心应手,承担好自己的责任。

「最后,相信命运」

说实话,进入哪个行业、进入到什么样的组,后面的发展如何,很大程度上并不是我们所能直接决定的。因此,也就没必要太焦虑,也不必因为没赶上什么车而捶足顿胸懊悔不已,踏踏实实走好当前的每一步就好。

更何况,现在的每一次选择,也并非是对与错的抉择,更多只不过是梨和苹果之间的纠结。我们尚且年轻,当下的这些经历也都只不过是我们未来独特性的注脚。

愿我们在进入社会,潮起潮落后,仍能保持心底的那份柔软与坚强。

生活:“在万家灯火中又添上一盏”

倚在你熟睡着的窗台

望着断线的风筝

被找回后那孩子喜出望外

被从深海唤醒的生活

终于温暖了起来

在万家灯火中又添上一盏

正如我在 20 年的年终总结时所说,那时的自己度过了一段比较艰难的时光。而后来随着大小周的消失,工作压力的减小与自己的渐渐成长,也就慢慢适应了这里的快速节奏。

21 年年初,Clubhouse 大火,自己忽然有了新的打发时间的方式。那段时间每天的下班后,便迫不及待去听各种大佬的分享,而自己也意外地收获了些许关注。甚至当时自己也想着做一个小的类clubhouse的项目——当然,最后不出意外地还是咕掉了。

而这一年在工作之余,印象最深的便是两次团建。跟着北京和上海的团队去了环球影城和迪士尼,体会了一下我个人以为的“资本主义式的快乐”。

刚开园的空荡荡环球

刚开园的空荡荡环球

工作日的迪士尼

工作日的迪士尼

晚上的城堡

晚上的城堡

晚上的迪士尼

晚上的迪士尼

时间来到 22 年,公司办公地点从海淀搬到了朝阳。随着自己逃离了“宇宙中心”,周遭的生活气也浓厚了起来。

中午休息时还能沿着公司旁的河逛一逛,附近的商场也不再充斥着贩卖焦虑的“英语课程了解一下”,新的住处也比之前大了——从 6 平米的小卧室到了 8 平米,飙增 33%(捂脸

升级了两平米的小窝

升级了两平米的小窝

这年,年中和年底分别经历了两次居家办公,合计差不多两个多月都是在床上完成的工作。

我其实不太喜欢居家办公,因为经常会模糊了工作与生活的界限,每天起床就是工作,工作完睡觉的感觉还蛮糟糕的,更何况每天都要自掏腰包买饭吃 QAQ(北京的外卖是真贵啊)

23 年,又搬了一次家,这次终于自己独住,有了一方自己的小天地,能按自己的喜好来进行布置。也有了自己的小厨房,可以在闲暇时做些小菜。周末的时候往沙发上一躺晒太阳,仿佛一眼望见了几十年后自己的退休生活一样。

生活也开始变得丰富起来。四五月份去了上海,参加了明日方舟的线下展,逛了 CP,看到了最喜欢的乐队 ChiliChill

我超!粥!

我超!粥!

既见未来,为何不拜?

既见(初音)未来,为何不拜?

ChiliChill!!

ChiliChill!!

也就是这个五月,遇见了自己现在的女朋友(Update:可惜了,这位也已经是前女友了哦)。

最开始的我们在杭州西湖边一起散步到凌晨三点(当然,后面就变懒狗了 QAQ)

半夜的西湖

半夜的西湖

回南京看母校,在仙林看了一场对我来说迟来三年的毕业演唱会。效果很好,但可惜当时正逢考试周,偌大一个恩玲剧场并没有坐满。

毕业后三年才看到的毕业演唱会

毕业后三年才看到的毕业演唱会

你南好大.jpg

南大你好 -> 你南好大(滑稽

后面一起去了成都,看熊猫、看都江堰。我们两位顶级 DDL 战士,掐点在 11:57 上午票入场截止前 3 分钟到达熊猫谷,16:55 入场截止前 5 分钟到达都江堰,想来也是很极限了 hh

可爱熊猫猫

可爱熊猫猫

生无可恋熊猫猫

生无可恋熊猫猫

困困小熊猫

困困小熊猫

乐.jpg

乐.jpg

好壮观的都江堰

好壮观的都江堰

好壮观的都江堰

好壮观的都江堰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去听我们都超喜欢的小众乐队 ChiliChill!!

ChiliChill!!

ChiliChill!!

ChiliChill!!

签名哦吼!!

之后我们又去了上海,带着 fufu 玩偶去逛 BW 动漫展、参加谷歌开发者大会、蹭阿里外滩大会、逛上海天文馆和滴水湖... p.s:浦东好远好大啊...

完蛋!我被 fufu 包围了!

完蛋!我被 fufu 包围了!

谷歌开发者大会 ww

谷歌开发者大会 ww

阳光灿烂的上海天文馆

阳光灿烂的上海天文馆

通向宇宙.jpg

通向宇宙.jpg

再后来,她找到了北京的实习。我们一起补 JoJo、看赛博朋克边缘行者、看芙莉莲,一起拼笨笨、打分手厨房、堆雪人...

堆雪人

堆雪人咯!雪夹还挺好用的

也一起出去逛吃逛吃,去逛环球影城... 说起来,俺俩成功靠着一张哈利波特的优速通,顶着学生放暑假的时间,一天内速刷了环球所有项目。想来也是很特种兵了 hh

擎天柱捏

擎天柱捏

驯龙高手的这个剧还怪还原的

驯龙高手的这个剧还怪还原的

晚上的城堡

等了好久的夜间灯光秀

回东北参加朋友的婚礼,东北的冬天属实给了她一点小小的震撼。逛沈阳故宫,吃完鸡架后我们直接被种草,回来之后就从网上下单了好几只自己做着吃 XD

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故宫“迷你版”(

不过更多的时候,在工作之余我们还是宅着,一起做些难度不高的饭菜,慢慢地过出了自己的小日子。

随便做做饭

随便做做饭

元旦煮红酒

元旦煮红酒

(Update:这位也已经是前女友了哦)

项目:“你的世界才不是 MONO”

你的世界才不是 MONO

我能听见你的怒吼

欢迎来到不安灵魂的收容所

你的表演才不是 SOLO

我会拍手为你伴奏

谁又知道 世间变化白云苍狗

工作之后 GitHub 的更新频率极速下降,从之前的经常更新到现在几周甚至几月才能有零星的绿光(叹气)不过酷爱折腾的我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开了些新坑,总体来说也还算满意。

GitHub Graph

南哪课表 还在维护,虽然因为教务系统改过几次版,导致不断有需要修复和处理的工作,但所幸之前的代码兼容性还可以,大体上没有带来很大的麻烦。小朋友们也比较支持和捧场,用得还不错。每年自己也能因此认识些仍在上学的校友,得以从 QQ 空间中一窥年轻孩子们的生活。有时刷着刷着便梦回学生时,感觉自己也年轻了 hh

南哪课表

Caritas 是自己这两年开的一个新 APP 坑。缘由是之前看了一些 @9adgq 写的内容,感觉还不错,就用了小一周的下班后时间,浅浅开发了个小 APP 出来,也收到了还不错的反馈~

小刻食堂 则是自己参与的一个明日方舟二创 APP(鉴定为玩舟玩的.jpg),聚合了各个平台的明日方舟资讯。虽然自己在其中只做了微小的一点贡献 hh 不过也有幸认识了些很可爱的开发小伙伴们,宣传视频 也有幸上了 B 站的热门榜~ 吧唧吧唧~

小刻食堂

另外就是一些杂七杂八的小项目了。比如自动聚合友链的文章、更新友链存活状态的 友链屋;结合生成式 AI 技术生成博文摘要的 AISummary-Typecho 插件;还没有怎么正式宣传,但已经有不少人开始用的 豆包好评喵机器人

豆包机器人

以及,细心的小伙伴也发现了,俺的 网站主页 也已经进行了一波更新,不过可惜我一直拖延着,也没写好readme,后面整理好后也会开源与分享给大家~

更新的网站主页

当然,烂尾的项目也有一大坨(摊手)。有时也在想,是否能以外包或者带小朋友的方式,让其他朋友能帮忙完成些工作,实现些自己的想法。可惜的是目前还没有什么进展,希望之后能遇到有缘的伙伴 hh 也欢迎大家推荐 ww

另外一个最近略有点头疼的就是备案的工作,由于 APP/小程序的认证与备案流程收严,自己的一票项目都需要进行审批。而又因为没有企业的资质,再加上自己的日常懒癌,就导致直到最近政策要落地了,才开始慢吞吞地准备流程。但总之嘛,咱还是理解管控要求的,也不着急,慢慢随缘来吧。

后记:“让未来尽情地来啊”

像流水一样哗啦啦啦啦啦啦

什么是好,有一家老小

什么最好,又平静又吵闹

让未来尽情地来啊

像流水一样哗啦啦啦啦啦啦

滚过浪潮有失去有得到

为时正好不年轻也不老

让日子慢慢地就这样过下去吧

过年回家的高铁上,心血来潮又看了一遍《流浪地球 2》。

想了想,自己已经来回看过这部电影不下十遍了,大概是这几年对我触动最大的作品了。

随着直接和间接负责的事情增多,也开始愈发感受到责任的重量。权力的闪亮光环在自己眼中也慢慢褪色,但那句“危难当前,唯有责任”却成为了我最近面对工作中、生活里的各项挑战时的信念与指南。

不过这次回看时最触动我的,反倒是《细水长流》这首,在片尾谢幕时出现的温馨轻快的片尾小曲儿。

有得有失,有酸甜苦辣,有平静有吵闹,有悠闲有忙碌,经历过宁静与风浪,大概这就是生活吧。

最近在聚会上、闲聊中,感觉大家总会聊到股市中、经济气候上的不顺意,各厂的裁猿降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工作愈发也不好寻得。AI 的迅速发展看起来又会对整个产业迎来一波大的冲击,而我们似乎与世界先进水平尚有差距...总之目之所及都是让人难办的困难。

但就我个人来说,这几年的经历反倒给了自己一些面对困难的自信与从容。困难虽大,但不过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发现问题->调研方案->决策执行->复盘效果,按照这个思路去解决一个个面前的困难,直到熬到黎明出现。

说起来,低谷的时候,我会去翻看抗美援朝战争的纪录片,去看我们的先烈们是如何在资源和装备远远落后于对手的情况下,靠着高超的战略战术发挥及顽强的意志,一步步逼退十六国联军,打赢这场立国之战。回头再看看,自己面对的困难似乎也并没有那么可怕嘛。

再怎么说,现在也总没有那时困难吧,又怎么有理由轻易放弃,轻言绝望呢。

最后,再分享一首轻音乐吧。这首曲子发布在 20 年,四年前,武汉解封的那个春天。春天到了,相信冰雪自然会消融,万物也都会复苏。

“我相信,会再次看到蓝天,鲜花挂满枝头”

事情正在起变化,或许不快,但是坚定。

“雨停了,让我们开始吧”

附:往年年终总结:

2020 年年终总结:致即将 22 岁的自己

2019 年年终总结-生活篇

2019 年年终总结-设备篇

2018 年年终总结

2017 年年终总结

✇idealclover

用AI为Typecho博客文章生成摘要吧!

作者 idealclover
AI摘要:本文介绍了一款Typecho插件,通过调用ChatGPT或其他AI能力为博客文章自动生成摘要。插件提供了自定义能力,方便用户使用。安装和配置简单,支持多种显示形式和摘要管理。作者还对比了Kimi Chat和GPT4的生成效果,认为Kimi Chat在处理长文本方面表现不错。插件已开源,欢迎在GitHub上给予支持。

Powered by AISummary and MoonShot KimiChat.

😭 实在是太久没更新了呜呜呜

有细心的读者(或者用 RSS 订阅的读者)已经注意到咧,这两天俺的博客突然多了一栏 AI 摘要,会显示在每篇文章的顶端。

最近大语言模型风风火火,便琢磨着给自己的博客文章加个 AI 生成的摘要。但调研了一下市面上的插件,要么收费,要么自定义的功能还不够成熟,索性自己摸了一个,碰巧手头还有朋友给的 Moonshot Kimi Chat 的 API,不薅白不薅嘿嘿~

于是这两周的周末时候小摸了一个 Typecho 插件,通过调用 ChatGPT 或者其他 AI 能力,来为文章自动生成摘要。并且自认为提供了比较多的自定义能力,方便大伙进行使用~

插件也已经开源了 欢迎在GitHub 上给我点个 star 哇!

插件介绍

如你所见,这个插件可以通过接入 ChatGPT 等 AI API 接口,为 Typecho 博客的文章生成摘要,并且我也做了一个小的摘要管理面板,可以方便地看到生成的每篇摘要内容和字数,进行管理。

如何安装

  1. Clone GitHub 仓库下载 zip到 {typecho 目录}/usr/plugins
  2. 重命名为 AISummary(区分大小写)
  3. 在管理平台中启用插件
  4. 点击设置配置 API 地址与 API KEY 等信息
  5. 管理-摘要中查看与生成文章摘要

配置与使用

首先进行插件的配置:在启用插件后,在插件列表有配置选项

模型、地址、Key 就不用说咧,使用 GPT 或相关 API 的朋友应该都知道,直接照对应模型或镜像站的说明填写即可;

提示词就是发给模型的具体 Prompt,我就在这儿随便写了一个,并没有进行额外的调优,但看起来效果也能看,大伙也可以用不同的写法试试;

至于“摘要最大长度”就是翠翠发现的很吊诡的事情:目前市面上的大模型(哪怕包括 GPT4)对生成内容的字数控制都不是很好。即使在 Prompt 中强限制了 100 字以内,生成的摘要长度也往往会超出 100 字。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在生成字数之外,也会要求一个最大长度用来避免首页中的摘要字数过多;

BTW: 大模型对字数的感知与控制确实是个不好处理的点。导致我之前在做 LLM Riddles 时的一个小技巧就是,如果需要大模型输出“10 个字的答案”而不能直接在 prompt 中直接体现“10 个字”时,就让他输出“9 个字的答案”,刷新两次往往就能暴力破解 XD

接下来就是对于显示形式的设置,我这里提供了几种方式:

  1. 替换 typecho 的默认摘要,使得首页中输出的就是 AI 摘要;
  2. 在文章正文开头加上生成的摘要

另外,在正文开头的摘要样式,也可以是当前 typecho 主题的默认引言样式,或者通过 css 控制正文摘要的特殊样式。以下是我加的自定义样式,可供参考:

<style>
.aisummary{
background-color: #2C3E50;
color: white;
padding: 20px;
border-radius: 10px;
margin-bottom: 1rem;
}
</style>

此外,为了在展示中突出这是生成出的摘要,还可以控制在摘要前后加上指定的前后缀文字(也希望朋友们在使用时最好不要去掉最后的 Powered by~ 这样也能让更多人知道这个插件)

12.17 update: 另外我发现,如果大伙儿不去掉这个 Powered by 的话,在发布文章的时候翠翠的博客会因为被引用而收到提醒,这样我也能过去点个赞评评论啥的~

最后,这个摘要生成和使用的字段也是可以指定的。这样就可以通过更改字段,在同一篇文章中存储不同 AI 所生成的摘要咧。

文章摘要管理

在设置界面外,我还做了个文章摘要管理的页面,在这个摘要管理页面中,可以方便地对历史的文章进行摘要的管理与修改。

进到管理-摘要页面中,就可以看到历史的每篇文章与摘要,点击右侧的操作-生成或者选中几篇文章进行生成,就可以对单篇或多篇文章进行摘要生成。

但是在多篇文章生成时,因为接口速度往往会慢,生成时间往往也会很长,需要多等一等。

One More Thing

因为朋友提供了 Moonshot Kimi Chat 的 API,因此也小对比了下 Kimi Chat 和 GPT4 的生成效果~

嘿,你别说,我觉得 Kimi Chat 的效果还不错,博客目前正式版本用的还是 Kimi Chat 的能力。在处理长文本例如文章的时候,感觉他的能力确实不错~

希望国产的大模型们继续加把劲呀!

  • 没有更多文章
❌